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林业矿业

旗下栏目: 土壤修复 濒危物种 林业矿业

武夷山国家公园:守护原真生态系统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孙鹏 黄海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18 07:50:46

89941576453344067.jpg

武夷山是我国华东地区的一块生态瑰宝。

驱车赶到武夷山脚下的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大安源时,正值农历月中旬。一轮满月将光辉洒在山脚稀稀疏疏的农家院落里,山间竹林飒飒,送来阵阵清甜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大安源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核心区,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森林氧吧。近日,“关注森林·探秘武夷”主题科考活动开展,记者跟随中科院、中国林科院、厦门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自大安源出发,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原始区域,对核心区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深入感受试点设立3年来武夷山的变化。

将自然还给自然

初入武夷山,林海莽莽,满目苍翠,林间静谧,泉水叮咚。随着科考队不断行进,沿途的树木种类也在逐渐变化。

“我们已经从常绿阔叶林带走到了针阔混交林带,现在可以看到很多松科植物。”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教授李振基介绍说。在这个区域,他还欣喜地发现了一株长在岩石缝中的浙闽马尾杉,这是一种我国特有的珍稀蕨类植物。

钩藤、蜜林木、谷精草、褐毛石楠……李振基说,多样的植物种类能表明这片区域生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他说,如果顺着山路一直向上走,到最顶端的黄岗山,这近1500米的高差中,植物生长的垂直带谱十分明显,从低至高的植物主体依次是阔叶林、针叶林、高山矮林、草甸,在海拔1800米左右还分布着大片的南方铁杉,丰富的植被构成不仅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景,还哺育、守护着这满山的生灵。

而曾经的武夷山,却是十足的“问题山”。

武夷山连接闽赣,是我国重要的竹、茶产业区。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木材,同时号召农村地区“学大寨”,这片生物资源丰富的“宝山”成了重点开发对象。

建立伐木林场,毁林子修梯田,把一切能利用的陡坡山地都种上粮食、竹子和茶树,猎户们上山猎捕野生动物、采中草药……这种乱象持续数年,一时间鸟兽奔走,森林资源被肆意破坏。

把自然还给自然!1978年10月,以著名昆虫学家赵修复教授为首的一批生物学家,发出紧急呼吁,要刻不容缓建立保护区,拯救武夷山的森林生态环境。

1979年4月16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同年7月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

一切喧嚣无序的人为活动终于得到缓解。山,从此静了。

自保护区成立之日起,签村民协议,划生态红线,组织专业巡护队伍……对整个森林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持续增加,动植物资源得到良好保护。

2016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武夷山成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3年来,这里的生态迎来更大力度的保护。

在生态科考途中,我们时不时发现了几处当年的梯田遗迹,如今已生长着各种高大乔木与密集的灌木丛,一些老木桩上青苔满布、藤蔓攀爬,成为这段生态变迁史的自然见证。

让茶园与生态“和解”

武夷山名于茶,但也曾受困于茶。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武夷山独特的茶产业。武夷山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大红袍”“正山小种”等品种世界知名。

21世纪初,武夷山的茶叶价格飙升,农民把农田、林地开垦成茶园,甚至用挖机上山开垦茶山。虽有严格的法规条例,但仍挡不住村民铤而走险。统计显示,2005年,武夷山市茶园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2.47%,且有半数分布在保护区核心地带。

自然也给了人类惩罚。据当地林业专家介绍,茶树防风固土的生态效果仅为生态林的1.2%。一到雨季,山上流下的雨水储蓄不住,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武夷山市湿地面积大幅减少以及大小河流的水量减少,破坏了两栖动物的栖息地。

“平地少,产不了什么粮,要养活老婆孩子,就得去种茶、卖茶。”大安村村民老暨回忆,在村民们看来,靠山吃山成为“理所应当”。

一方面,作为享誉世界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生态必须要保护好。另一方面,茶产业为全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武夷山在“两难”中,探索着出路。

用10%面积的特色产业换取90%面积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自2007年开始,武夷山探索出的战略对策。

利用这10%,政府牵头建立红茶研究所,在保护区的非核心区统一规划,组织村民种茶,并加大力度研发高产、优质品种,且高于市场价收购青茶,还利于民。此外,还开发了毛竹产业,引进丰产技术,指导农民种植,保护区内种植的竹子长得又快又好,竹壁厚、韧性好,明显优于区外的竹子,每根可多卖3-5元。竹林下还可种植菌类和药材,养殖蜜蜂采蜜……农民逐渐尝到甜头。

也施了猛药。2009年,武夷山全市限制开垦茶山,2012年全面禁止开垦茶山。以“不破不立”之势惩处违规,2009-2014年,全市共拔除违规种植茶叶面积30495亩,在原地种上乡土树种并与村民签订管护责任合同。
政府与村民共抓生态保护,毁林开垦的行为逐渐销声匿迹,武夷山进入了生态好、产业丰的良性循环。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开展以来,管理部门对区内茶产业进行了更大力度的整顿和优化。

“在试点区内全面推行生态茶园农药化肥零增长减量化行动,鼓励支持茶企、茶农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通过园企联建,无偿提供珍稀苗木,建立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实行‘协会推动、企业联动、茶农参与’的茶业发展模式,促进分散的农户与市场紧密连接,完成了从产品到商品的升级,大幅提升茶产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林雅秋介绍说。

国家公园内的大保护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福建省北部,规划总面积1001.41平方公里,涉及武夷山市、建阳区、邵武市、光泽县4个县(市、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双世遗保护地、国家森林公园等多种保护地类型。

2017年6月,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整合了原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等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规划建设管控方面职责。并明确管理局由省政府直管,试点期间由福建省林业局代管,结束了此前各种自然保护地范围相互交叉、多个管理机构并行的状况。武夷山迎来了史上最强力度的生态保护时期。

管理局以《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为纲,建立健全省、地、市三级联席会议制度、闽赣两省跨省联动机制、乡镇村联保联动工作机制、资源保护执法快速反应机制,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初步形成了共商、共管、共建、共享的生态保护管理新模式。

管理局设立两年多来,武夷山的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园区原生性森林植被和垂直带谱保存完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自然植被覆盖率达94.92%。

生态好不好,野生动物说了算。林雅秋介绍说,试点区的红外相机监测到了黑熊、鬣羚、黄喉貂、藏酋猴(短尾猴)等一批珍贵野生动物。2019年3月,科学家还发现了新种雨神角蟾。

此外,试点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初步实现,建立了社区协调发展机制,统一区内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优化社区规划建设,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初步实现了生态成果与旅游收益共享。

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大安村村民老暨与叔父都开了农家乐,游人不但吃饭住宿,还购买他的土特产,靠这几项,每家每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从毁林种茶,到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再到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武夷山在不断探索,为祖国守护着华东地区一片最完整、最原真的生态佳境,并将创造更多绿色传奇……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