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林业矿业

旗下栏目: 土壤修复 濒危物种 林业矿业

国家林草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9-18 09:14:20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保障黄河安澜,必须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今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并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从“山水林田湖”到“山水林田湖草”,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沙”,折射出党和国家对黄河流域治理理念的不断升华,赋予了林草部门更重要的使命,为荒漠化防治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荒漠化防治重点省份林草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建言献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1.jpg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穿沙公路绿化

统筹综合治理 持之以恒推进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 牧远

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四大沙漠和四大沙地。全区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为9.14亿亩和6.12亿亩,占全国的23.3%和23.7%。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防沙治沙,年均完成防沙治沙1200多万亩,占全国的40%,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走出了一条防沙治沙“内蒙古之治”的新路子。

下一步,内蒙古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统筹谋划,系统治理。结合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以及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的重点布局,编制实施好《内蒙古自治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2020-2035年)》。

二是突出重点,工程治理。统筹实施国家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开展沙地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浑善达克、乌珠穆沁沙地重度危害区域治理和科尔沁沙地专项治理。

三是全面保护,依法治理。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沙区生态的违法行为,严格保护沙区植被。

四是提质增效,科学治理。总结、推广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治理经验和模式,加强适用技术的组装和应用,大力推进机械化治沙,提高治理效能。

五是发展产业,绿富同兴。完善金融、税收优惠、用地等政策,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防沙治沙。加大沙区特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沙区增绿、人民增收、企业增效。

坚持增绿是治黄之本

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党双忍

陕西是全国土地沙化重点省份,是阻挡西北风沙东越南侵维护京津生态安全的重要防线和屏障。在防沙治沙上,陕西一直站在潮头、走在前列。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省86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沙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8%,成为全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固”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在多年探索实践中形成的“榆林治沙模式”“榆林治沙精神”,为陕西增加了“生态自信”。但实现陕西沙区生态空间高质量、高颜值还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陕西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理念,按照“科学治沙、综合治沙、依法治沙”方针,加快推进陕西沙区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全省治理沙化土地1250万亩,沙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

一是坚持增绿是治黄之本,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空间治理工程,实现年均治理沙化土地90万亩以上。

二是围绕提质增效,认真组织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大退化林分修复,加强抚育经营,提高沙区植被质量,提升防风固沙功能。

三是严守生态安全底线,严格执行新修订的《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理,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责任,筑牢沙区生态安全屏障。

四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沙区新型特色产业,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沙区生态经济体系。

五是传承弘扬“榆林治沙精神”,不断丰富“榆林治沙模式”,加快构建可持续自然演替的沙区生态系统。

2.jpg

陕西毛乌素沙地治理成效

防治沙漠化 建设新甘肃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尚有

甘肃沙多土少、光多水少,动植物种类多、森林资源少,生态建设瓶颈短板多、治理资金投入少。土地沙漠化是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全省沙化土地总面积1217万公顷,其中河西走廊1193.61万公顷、河东黄河流域23.39万公顷,治沙的重点在河西走廊和黄河上游的甘南玛曲。

甘肃防沙治沙,需要坚持如下思路:

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各级主要领导要把防沙治沙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健全专门的领导部门和协调机构,落实省、市、县目标责任制,周密部署、检查督促、高位推动,为防沙治沙提供组织保障。

完善制度体系,政策推动。完善制度体系,依靠政策保障,增强建设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加强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沙漠公园的监管与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公益林生态补偿激励政策,助力推动治沙。

编制治理规划,科学推动。认真推进甘肃省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综合考虑具体环境、发展需求、战略布局、目标任务、关键措施等因素,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甘肃中长期防沙治沙规划;依靠科技支撑推动防沙治沙工作。

实施重点工程,规模推动。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化防沙治沙、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工程,拓展治理空间,增加沙区生态资源总量,夯实绿色本底,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提升生态功能和生产力,推动沙区高质量发展。

适度发展产业,反哺推动。按照国家投资引导、地方投入补充、社会投资主导的融资思路,优先保护生态、适度利用资源,在市场主导、科技支撑、政府引导、激励扶持下发展沙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节约化、科技型、低碳型的沙产业之路,以节约高效的沙产业发展反哺防沙治沙。 

3.jpg

甘肃千里沙漠大林带人工模拟飞播 

提升大美青海绿色颜值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晓南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丰富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性。“十三五”以来,青海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按照“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战略部署和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战略布局,全面优化五大生态板块系统保护修复新举措,完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累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500余万亩,治理沙化土地700余万亩。大力推动绿色屏障、绿色廊道和防风固沙体系建设,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大美青海的绿色颜值持续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青海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以“增绿、提质、增效、惠民”为主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决扛起“中华水塔”保护重任和干流担当,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一是全面落实《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大力构建沙区绿色生态屏障,着力改善生态、民生。

二是深入实践“向生态要效益、将效益做生态、可循环可持续”生态产业观,不断增强沙区绿色产业富民带动力。

三是科学实施规模化防沙治沙、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及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三江源和祁连山等重点生态工程,抓好海南州百万亩防沙治沙工程和柴达木荒漠化治理工程,持续加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四是认真贯彻《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合理利用沙区资源,有效保护沙区植被,全面落实防沙治沙目标任务。

4.jpg

青海海西州乌兰县综合固沙模式

防“沙之害” 用“沙之利”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庆林

2020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为精准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不断完善黄河流域保护治理路径、深入推进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宁夏是荒漠化和沙化较为严重的省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时代重任,也是提升宁夏发展质量效益的必然选择。我们将坚决扛起生态保护修复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坚持防“沙之害”,总结推广宁夏治沙成功经验,持续推进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实施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项目,按照“草为主、灌为护、零星植乔木,封为主、造为辅、重点抓修复”的策略,流动、半流动沙地扎设草方格种植灌草,地下水分好的区域乔、灌、草疏林搭配形成绿洲,大力治理流动、半流动沙丘。腾格里沙漠边缘、黄河两岸、道路两侧建绿带、织绿网“锁边”防止“南侵”;毛乌素沙地围栏封育巩固成果、人工造林种草促进植被恢复,提升生态功能;中部干旱带荒漠化及风蚀水蚀区禁牧封育、补播改良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减轻水土流失危害、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量。

坚持用“沙之利”,把握好人进沙退的度,充分利用沙区光热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发展枸杞、葡萄等绿色产业。拓展沙区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开辟沙区旅游、休闲康养等文旅产业,实现沙漠生态功能的转化增值。发挥“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国防沙治沙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开展科普宣传和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荒漠化防治国际交流合作,讲好宁夏防沙治沙用沙故事。

5.jpg

宁夏白芨滩林场职工战沙魔

顺应自然 保护沙漠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 屈建军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1日召开会议提出,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基础上加入了“沙”,这充加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思想,为从事沙漠研究的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更加认识到沙漠和山、水、林、田、湖、草一样是生命共同体。

我们要正确区分沙漠和沙化土地。沙漠是地质时期形成的自然景观,是我国内陆干旱区的重要地貌类型,也是重要的国土资源。我国沙漠中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矿、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宝库。同时,沙漠有着特有的野生动植物,是极为珍贵的生物种质资源库。沙化土地则是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过度利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来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如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场退化、农田沙化、沙漠污染事件频发等现象。因此要保护沙漠,治理沙化土地和因人类工程破坏原有沙漠环境而形成的风沙灾害。

建议尽快对我国沙漠进行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对沙漠、沙地和戈壁进行全面系统的本底调查,摸清家底。全面认识我国沙漠、沙漠化和沙尘暴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创建适宜于该区域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

6.jpg

山西右玉县三北防护林成效

以水定绿 以水定林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余新晓 贾国栋

2020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意义重大,要求明确。

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之间并非相互隔离,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些要素组成的统一体是社会发展的环境和物质基础,忽视这个生命共同体中任何一个方面的重要性都会导致严重的系统崩溃,而水则是串联这一有机统一体的核心。

一些地区营建的防护林曾发生大面积“枯梢”、死亡等退化现象;北方风沙危害区由于存在“整个沙丘都铺满植物才是最好的固沙、又宽又密又长的林带才宏伟”的认识误区,导致人工植被大面积退化甚至死亡,地下水资源消耗严重,破坏了局地生态系统的水平衡。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忽视了植被的生长需求与有限水资源量间的矛盾,且植物种筛选缺乏科学依据。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应当以当地的水资源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做到“以水定绿、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同时要摒弃以往“重视乔木而轻视灌草”“任何条件都应长满植被”的陈旧和不科学观念,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为原则准绳,才能真正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实际生产建设时,不但要考虑整体性、系统性,还应以自然为师,不追求改造自然,充分发挥自然修复的力量,逐步使植被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最终达到自我持续状态。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