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林业矿业

旗下栏目: 土壤修复 濒危物种 林业矿业

唤醒青山——中国深化林改的“福建破冰”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朱建华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4-28 09:10:39

69291619568526859.jpg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丰田村 黄海摄

时间,又一次在历史的隧道中刻下改革的坐标。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立下生死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在干涸的土地上,汇聚成惊涛拍岸的改革巨浪。

1998年,福建永安洪田村24户林农,在村支书邓文山主持下,每个人在各自手中的纸条上郑重写下一个同意分山到户的“同”字。长夜漫漫,春雷震荡,冲破牢固的思想桎梏,唤醒沉睡的山川林莽,开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先河。从此,“林改小岗村”勇敢而坚定地迈出了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第一步。

泰山压顶,必有铁肩担万钧。

风雨兼程,日月轮转,这场肇始于福建的伟大变革,正不断深化,破浪前行,在全国推广。改革者矢志不渝,披荆斩棘,牢记嘱托,不辱使命,以民为本,高位拉动,绿色发展,创新金融,统筹推进,服务至上,众志成城,努力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积极开拓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钱从哪里来?树要怎么砍?单家独户怎么办?”“时代三问”的满意答卷,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浴火锻造,淬炼升腾,铸就了敢为人先、以民为本、改革重生的伟大的林改精神。

风展绿海如画。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农民的出路在山、致富希望在林。从武夷山到福州,闽江日夜奔流于山川之间,两岸绿树葱茏,看不尽八闽风骚,数不尽八闽风流。慷慨激昂,气贯长虹,中国林改的第一座里程碑在八闽大地昂然崛起!

青山作证话林改,铁马冰河入梦来……

民心是镜:八闽执政者的历史抉择

2017年7月27日,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在福建武平召开。会议发出全面总结推广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林业改革再上新台阶的动员令。

改革潮未落,风起再扬帆。

这让地处林改最前沿的福建省林业局新一届党组一班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福建省委、省政府为百姓福祉宵衣旰食、殚精竭虑,举全省之力,闻令而动,全力推进,让鲜红的林改之旗迎风招展。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等8份文件,召开了5次全省性会议,建立了“五级书记抓林改”目标责任制,林改之帆在八闽大地高高扬起!

上任不久的福建省林业局局长陈照瑜,更是把目光投向遥远的过往,把思绪汇入历史的长河:林改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搞好林改是新形势下发展林业、富裕林农的根本出路,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缓解林区矛盾的治本之策,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必然。积极探索林业经营新模式,全面夯实引资入林新举措,着力完善生态建设新机制,持续创新资源保护新路子,重点挖掘产业发展新动能……

改革者的脚步如此匆忙。陈照瑜带领局党组一班人靠前指挥,精心谋划,提出主动融入新福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三个大局”,全力推进深化改革、绿化美化、资源保护、产业升级“四项行动”,打造林业生态高颜值、林业产业高素质、林区群众高收入的新时代“三高”林业的“343”林业发展新思路,把深化林改作为首要任务加以推进。陈照瑜多次深入全省各地督促指导林改,上山入林,进村入户,开展实地调研,并结合各地实际,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要求,有力促进了林改的持续深化,尽显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

要解决“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农民望着青山难收益”这“五难”,根在集体林权属不清问题上。

无上级授权,无先例可循,无法律依据,唯有拨开荆棘方能寻得出路。

改革之花凌寒绽放,武平县委、县政府打响了政府领导搞林改的“第一枪”。从明晰产权入手,展开林权制度改革。作为试点,万安乡捷文村村支书李文兴,带领村民开创性提出“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

走万水千山,进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历经两月勘地,村民李桂林终于在2001年12月拿到了全国第一本林权证,做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信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

2002年6月21日,闽西入夏的群山已满目翠绿。

“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

来到武平调研的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一席话,让长时间巨大的压力瞬间释放,在场的武平干部群众双眼湿润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一场“福建破冰”的中国林改,使中国林业走上解放农村生产力、激活林农积极性、建设美丽中国的改革发展希望之路。其对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场伟大革命”。

历史的回响中,铭记着每一个震撼时代的脚步。

2002年8月,时任福建省林业厅厅长黄建兴在武平组织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讨会,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等有关专家参加,大家一致认为,林改实质就是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总结武平县林改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4月,福建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林改文件,次月在福州召开全省林改动员部署大会。

松溪县花桥乡村头村村民自发在村口立了一块石碑,“林改政策好,写在纸上怕破掉,雕在木头上怕烂掉,刻在石碑上才能永久!”

民心所向,百姓竖起的是千年碑、民心碑啊!

2017年5月,福建省贯彻中央关于福建林改的指示精神,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深入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创新,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一场以绿色生态为背景的改革创新之旅,在八闽大地又一次吹响了号角……

“评估难、收储难、流转难、贷款难、处置难”等“新五难”日渐显现。

第一轮林改后,因“碎片化”而产生的“新五难”考验着全省参与林改的各级主政者。

机遇在哪里?时不我待啊!

这是一次历史性突破,人们翘首以盼。不论刚刚起航的改革之船行将遇到怎样的坚礁与风浪,这艘林改之舟毕竟已驶离了港湾,驶向了广阔的大海,去寻求崭新的彼岸……

创新引领:深化林改拓荒者的砥砺前行

深化林改的“破冰船”呼啸前行,终于劈开了坚冰。

坚持以民为本,切实维护林区群众权益,是这次深化林改的重中之重。

福建各级党委、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林改“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叮嘱,在改革中始终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林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明、南平、龙岩等地方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林改,使三市林改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探索开展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率先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权制度。

改革永不停步,对合法承包、产权明晰的集体林地,依法发放林权证,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后,由不动产登记机构发放不动产权证书,让广大林农“手里有证,心中不慌”。对采取联产承包的集体林地,尊重林农意愿,愿意分户经营的将林权明晰到户,依法发放不动产权证书;对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股权量化到户。

关山万千重,相与克时艰。为破解分山到户后出现的林权结构小型化、林地经营分散化等问题,在改革中全省建立县级林权流转服务平台66个,全省共有序流转林权1800多万亩,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整合林地资源,打赢规模经营的林改之战!

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明晰产权之后,创新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使百姓造林的合法收益得到维护。同时,积极创新自然保护地补偿机制,在全国首创山林所有权归村民、经营管理权归国家公园的“毛竹林地役权管理”和“景观资源两权分离管理”,为国家在集体林区、重点旅游区域创新自然保护地补偿闯出了一条宝贵的新路。

创新始终是深化林改的不竭动力。在创新金融中,推动资源变资产变资本,是此次福建深化林改的又一个重点。改革创新金融产品,防控金融风险,探索证券化改革之路……

卢老林,武平县信用联社主任。他出生在长汀河田,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爹娘给他取这个名字,是寄语他为林业而生。

作为林改第一县的信用社负责人,“为林业而生”的卢老林,早在2004年6月就在时任县委书记严金静支持下开始启动“绿色金融服务”业务。

2017年7月18日,场面热闹的“惠林卡”发卡仪式终于在武平县举行,主管林业的龙岩市副市长张朝阳将第一张“惠林卡”发放到一位春风拂面的林农手上。

武平的“惠林卡”一露面,便以授信5.8亿元、用信3.8亿元的业绩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林改第一县的金融服务搞得绘声绘色。探索,盘活资产,让资金进山入林;创新,激活小额分散的林权;深化,引金融活水,滋润千家万户……

所有的乘风破浪,都起航于最初的那一次风帆扬起。

从2013年开始,三明市于林改中在全国首推林权按揭贷款、林权支贷宝、“福林贷”“益林贷”等林业金融产品,省林业局推动各地成立林权收储机构50家,并在改革中建立了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等“五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制,分散化解金融风险。

围绕“钱从哪里来?”福建持续深化金融配套改革,多种形式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通道,全省累计发放“闽林通”系列贷款81.9亿元,受益农户7万多户。

改革者刘小彦成为三明市林票制改革的有力推动者。这位从基层干起担任过县委副书记的三明市林业局局长与另一位林业金融拓荒者沙县县委书记杨兴忠一道进行着林权“证券化”的艰难探索。

他们认定,要用金融思维、互联网思维、商品思维来推动林业价值转换,探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实现途径。在分山到户解决了权属之后,林权价值盘活就成为林改的重中之重。

2016年6月,一心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的三明市发改委主任杨兴忠来沙县担任县委书记。站在千年古县、具有红色文化基因的小吃文化名城的街头,被百姓称为“民生书记”的他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此时,沙县的林改正处于关键时期,沙县外出开店人员多,林改后林地抛荒现象严重,林地难变现,挫伤林农造林育林积极性,林农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碎片化”严重……

故事就这样在破解难题中展开了。

2017年的一天,曾担任过沙县高桥镇书记的县林业局局长夏永福,找来官庄国有林场场长谢汝根,商谈国有林场如何发挥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参与地方林改。而此时的谢汝根刚刚搞完国有林场内部改革,面临双增(增加资源面积、林木蓄积量)压力,双方一拍即合,当即达成共识。

夏永福就这样点燃了改革之火。谢汝根与时任高桥镇书记陈聚荣商定,与镇里的上道村等展开合作。官庄林场拥有资金、管理及技术,村集体及林农拿出林地合作经营,国有林场占51%、村占49%股份,村内分配占比为集体30%、个人70%。开创了共享资源、共享资金、共享政策、共享收益,一个共同体的“四共一体”的合作模式。

值此改革关键时刻,2018年5月15日,陈照瑜带队深入基层,来沙县调研指导,鼓励沙县的改革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让老百姓在深化林改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有一天,思维活跃的刘小彦怦然心动:为方便林农,何不发行一种可流通的林权票证呢?

以“四共一体”为基石,深入探索,一种全新的林业金融产品“林票”,在实践中诞生了!

“合作经营,量化权益,自由交易,保底分红”为主要内容的林票制度改革在三明市迅速铺开。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讨论,制定出台《三明市林票管理办法》,将林票细化为股权型林票、债权型林票两种,赋予林票交易、质押、兑现等权能。

有如燎原之火,三明市已在12县(市、区)163个村试点,面积11.3万亩,制发林票总额1.1亿元,惠及村民1.4万户,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赢。村民可凭个人持有林票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提高信贷额度,增加林业投入。国有林场扩大经营规模,可以进一步发挥其资金优势,加大投入力度;林票可以交易、质押、回购,吸引社会各界关注。

一石激起千层浪。林票制改革在突破林权难流转、森林资源难变现、集体林质量难提高的“三难”中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开启林权要素市场化配置先河,制度性加快林权流转进程,盘活巨额森林资源资产存量,成倍数提高森林蓄积量,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

涉入改革深水区的福建林改,已呈现万马奔腾之势。

探索未有穷期,南平市的“森林生态银行”成了林业金融拓荒者的又一创举。

“吃不完的浦城米,砍不完的高阳杉”。森林覆盖率极高的顺昌县担当了“森林生态银行”的改革试验地。

南平顺昌的绿色发展探索是: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整体化输出”模式,构建“生态银行”这一自然资源管理、开发和运营的平台,对碎片化的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转换成连片优质的“资产包”,委托专业的具有实力的产业运营商具体管理,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打通资源变资本通道,探索出一条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迄今,顺昌的“森林生态银行”已导入林业面积7.62万亩,其中赎买商品林6.04万亩,股份合作、林地租赁1.58万亩;办理林权担保业务272笔,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2亿元。杉木林主伐时的亩均蓄积量达到16-19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部分林区每亩林地产值增加2000元以上,单产价值是普通山林的4倍以上。成功交易了福建第一笔林业碳汇改革项目,前期15.55万吨碳汇量成交金额288.3万元,“森林生态银行”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2019年5月10日,陈照瑜一行来顺昌调研时,鼓励顺昌把这一改革创举作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三明的“林票”,南平的“森林生态银行”已然成为福建林改递给全国的两张林业金融改革最亮丽的名片。

这是林业与金融历史性的对接!这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对话!

发生在八闽大地上的这场林业金融革命,看似平静,却波澜壮阔;听来无声,却石破天惊……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