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林业矿业

旗下栏目: 土壤修复 濒危物种 林业矿业

森林碳汇,给气候变化一个最“自然”的解决方案

来源:绿色和平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4-03 16:19:28

春末夏初之际,万物复苏。林木开始抽枝发芽变得枝繁叶茂。承担着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功能的森林也更加地忙碌,行使着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使命。只是今年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使命将随着全球变暖形势的日益严峻,变得更加重要了。

image.png


云南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吉迪村山中原始森林的美景 © Shi bai Xiao / Greenpeace

3月26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由于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2018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创纪录的331亿吨。这种排放趋势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将全球变暖控制在工业化之前水平1.5℃的任务变得日益艰巨。

遏制气候变化治本的方法当然是扼杀掉元凶——过多的温室气体,各国需要更快速地调整能源结构,大幅度减排。但除了减排之外,林业行动作为唯一兼有适应和减缓双重功效的行动,已经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益重要的路径选择。这是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已经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减缓社区贫困的新兴力量。

森林的碳汇功能

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和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的过程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这个过程使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活立木、枯死木、枯落物以及土壤成为了能储存碳的碳库。

image.png

森林的碳汇功能

据IPCC的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今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2018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也显示,全球森林每年吸收大约20亿吨的二氧化碳。

鉴于森林在陆地与大气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意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已将林业作为一个重要议题纳入了历次缔约方会议的谈判。在各国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都将增加森林碳汇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行动来执行。

中国政府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及《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文件表明:中国政府已将发展林业碳汇,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将保护现有森林、改善森林管理和增加森林面积作为中国林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森林的非碳效益

除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效应”,森林碳汇还能带来的其他环境和社会效应,例如:通过实施森林碳汇项目,获得的资金可以用于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社区发展消除贫困等等,可谓是一举多得。

image.png

云南香格里拉市纳帕海边牵马的藏族大妈 © Shi bai Xiao / Greenpeace

这样的多重效应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又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全国天然林禁伐,2020年全面划定生态红线,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土面积和绿水青山被更为严格地保护起来。保护要想永续,平衡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让保护者得益是关键之一。碳作为目前生态产品中更容易量化的指标,能够作为市场化补偿机制的一种,通过其交易使保护者受益。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九部门2018年底联合印发的《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中提出,“将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优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碳市场在生态建设、修复和保护中的补偿作用。引导碳交易履约企业和对口帮扶单位优先购买贫困地区林业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

可见,森林碳汇项目是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一种选择,是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手段之一。

随着气候谈判的进程,林业议题已从对森林碳效益的关注延伸到对森林非碳效益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量化森林的非碳效益,让森林的多重效益走进可以为减缓社区贫困带来契机的碳市场,北京林业大学的科研团队将和绿色和平合作,在云南省开展与森林在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的效益相关的方法学研究和依托的项目的开发,希望吸引更多公众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动具有多重效应的森林碳汇在中国的发展。

image.png

云南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吉迪村山中原始森林的美景 © Shi bai Xiao / Greenpeace

不久前,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宣布落户云南昆明。2020年是该公约2010-2020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的收官之年,是评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时间节点。

我们期望借由落地云南的碳汇项目方法学的开发,不仅提供一种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也提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支持社区发展的解决方案,以期形成一种多元化、参与式和市场化的保护策略。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