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海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三亚:创造绿色生活 拒绝白色污染

来源:三亚日报 作者:胡拥军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17 07:44:21

p1_b.jpg

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环保袋。

核心提示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三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本钱,也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保障,三亚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持续加强实施“禁塑令”,加强三亚塑料废弃物污染防治,为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三亚标杆。

“先生,您的冷饮好了,吸管请在旁边取。”“这个吸管是纸的呀!”7月15日,位于大东海旅游区附近的一家星巴克店内,市民王鹏发现,店内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绿色吸管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浅褐色的纸质吸管。

除了街边餐饮店,目前三亚部分超市商店、景区景点、医院、学校等重点行业和场所已率先开展“禁塑”工作,逐步拒绝“白色污染”,使用或出售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

■顶层设计  为“禁塑”提供制度保障

2018年,海南率先转“限塑”为“禁塑”,公开《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禁塑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是保持一流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海南作为岛屿省份保护海洋环境的必然选择。

去年以来,三亚市委、市政府就将“禁塑”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成立禁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禁塑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市禁塑工作。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三亚市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建立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市生态环境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旅文局等23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禁塑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禁塑”工作,明确各成员单位任务,充分发挥本市、各区政府禁塑工作主体责任,引入第三方参与禁塑工作监督检查。各成员单位、各区政府按照“禁塑”相关要求,相继制定符合部门实际的“禁塑”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落实部门责任,强化监督管理,为”禁塑“工作的落地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加强宣传  提升公众“禁塑”意识

2019年2月起,三亚的大型商超就开始对超市内所使用的购物袋、连卷袋、塑料餐具进行管理,替换为有国家认证标识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且购物袋按大小进行收费使用。

“我们这个连卷袋都是环保、可降解的,可以重复使用,而且还有几款型号不一样的保鲜碟,我们超市已做到100%可降解的保鲜袋、保鲜碟。”三亚国际购物中心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云霄告诉记者,三亚正在逐步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替换成可生物降解的产品。

记者从三亚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2019年至今,三亚将”禁塑“宣传融入各类环保宣传活动,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海洋日、国际海滩清洁日等特殊日子,组织开展“禁塑”、海洋环境保护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已组织各类环保宣传活动千余场次。结合“无废酒店”“无废旅游景区”、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等“无废”细胞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无废城市”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企业等活动,向公众宣传“禁塑”知识。同时,为公众搭建了常态化、社会化的海洋环保科普平台,防治海洋塑料污染。目前,已在蜈支洲岛、梅联村、西岛、大东海建立海洋环保教育基地。

■全流程管理  推进塑料制品源头减量

今年3月,海南发布《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目录》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目录》初步将塑料膜袋、餐具等2大类及若干小类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纳入“禁塑”范围,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种类。

三亚实施重点行业“禁塑”工作,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国有企业等单位食堂,禁止提供、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推行“无塑”会议模式,要求政府相关单位主办的大型会议、会展等活动禁止提供、销售和使用列入禁止名录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制品;围绕旅游产业全面开展“禁塑”工作,与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3星级酒店签订“禁塑”责任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禁塑”工作要求,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和一次性餐具,创建“无废酒店”“无废旅游景区”;通过绿色商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细胞工程的创建,鼓励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推广绿色快递包装,从源头减少一次性塑料快递包装和胶带的使用;在农业领域,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可生物降解农膜,截至2019年年底,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三亚南繁院》)已示范全生物降解地膜面积累计约3000亩。

“降解地膜可以利用太阳光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它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对土壤和作物都是没有影响的。”三亚南繁院技术员陶凯告诉记者。

目前,三亚垃圾资源化工作仍大量依靠人工分拣,且回收行业从业人员呈现零散化、无序化状态。为改变这种状况,三亚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工作,结合“清洁田园”系列活动,实现了对田间农业投入品“一管到底”。各区按照网格化管理,设立巡查小组,通过巡查与发动农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回收长效机制,保障田间清洁。目前,已先后设立田洋回收点8个,基本涵盖农膜大量使用的区域,进行废弃农膜和农药瓶的规范回收。截至2020年6月,累计回收废旧农膜653.45吨,回收率达到80%以上,其他农业废弃物409.95吨。

其次,做好城镇居民塑料制品资源化利用。完善可再生塑料回收集散市场,三亚已建有三亚海棠湾藤桥晓玲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三亚凤凰定珠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回收可再生塑料制品,对收集的再生塑料制品及时进行分拣整理和加工处理,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再生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再生资源有序流动,提高塑料制品回收利用。

第三,加强海洋塑料污染管控。开展入海垃圾特征研究,尤其是对海洋塑料、漂浮物等进行分析,摸清三亚海域海岸带海洋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分布特点等,为垃圾清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优化《三亚市近岸海域、沙滩环境卫生日常保洁管理工作方案》,完善海上环卫工作机制,组建或委托专业海上保洁队伍,开展近岸海域、沙滩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加强陆域海岸带200米范围的生活垃圾,特别是塑料垃圾等整治工作,实现与路域环卫系统的无缝对接;开展海滩和海洋清理行动,主要包括提高防止乱抛垃圾意识、支持海滩清理自愿行动以及在水道和港口收集垃圾等,加强塑料垃圾的回收清理。2019年,三亚有超1.2万人次的志愿者参加海洋垃圾清理活动;借力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河道垃圾排查整治,防止河道垃圾进入海域;编制《三亚市防治船舶污染环境管理办法》,对市域范围内船舶及其相关活动的环境污染进行监督管理,减少入海垃圾。

■国际合作  打造“净塑”城市

2020年3月27日,三亚市政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签署合作意向书,三亚正式成为中国首个加入WWF全球“净塑城市”倡议的城市。WWF将助力推动三亚垃圾治理,打造“无废城市”先锋样板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杆。通过搭建一个以城市为主体,分享“减塑”最佳实践的知识共享平台,释放城市的“减塑”潜力,支持循环经济,提高废弃物管理水平,推动包括政府、企业、公众、研究机构等多方相关利益者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加速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经过实地调研,世界自然基金会计划将三亚蜈支洲岛及后海村作为试点基地,实现两年内至少减少30%塑料污染的目标,将开展基线调研,识别废弃物管理关键问题,推广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及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代替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减塑”意识提升等活动;旨在2025年让三亚市减少30%海洋塑料污染,建立完善的全市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打造三亚“净塑赛事/会议”标准体系。

三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欣表示,从“禁塑”转化为“净塑”,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未来,三亚会把“禁塑”这项工作,和“无废城市”密切结合起来,把“禁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三亚的智慧和三亚方案。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