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海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海岸带垃圾问题堪忧“圾圾”可危

来源:南国都市报 作者:贺立樊 张宏波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3-21 12:28:41

4282176_suqm_1553092573149_b.jpg

2月26日,临高角附近海滩出现大量垃圾。

三沙渔民陈山,曾经救助过一只被塑料垃圾缠住的海龟。它的前鳍被划伤,伤口需要护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痊愈。这是肉眼能够观察到的伤害,至于它的胃里,是否有垃圾,陈山并不能看到。

存在于海岸带的垃圾,对于海洋生物的危害,不止局限在外伤。当它们进入大海,有可能成为围困海洋生物的陷阱,也有可能充当着谋杀海洋生物的凶手。当它们停留在海里,却无法被海洋自然降解,只能在日复一日的海水冲刷下,发生物理分解。

在由海水、沙滩,以及沿岸植被组成的海岸带上,垃圾的身影已经不再新鲜。除了肉眼可见的自然景观被破坏,它们还将对生态环境,甚至人类自身带来深远的影响。

它们谋杀海洋动物

当海岸带垃圾随着潮水进入大海后,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海洋里的动物。5年来,陈山所救助的受伤海龟中,一半左右是渔网或塑料制品所致。

“常见的是渔网割伤,废弃的渔网会缠住海龟,割伤它们的鳍。”作为三沙市七连屿海龟保护站的一员,陈山无数次从渔民手中接过被渔网缠住的海龟。“还有一些海龟是被塑料制品划伤或者套住。”陈山说。

2017年的一天,陈山又从渔民手中接过一只受伤海龟,它被废弃渔网和塑料垃圾缠住,四肢上满是伤口。送到海龟保护站时,已是奄奄一息,陈山和保护站成员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把缠绕在海龟身上的废弃物剪开,为伤口消毒,涂上药品。可是几天后,海龟仍然伤重不治。“很遗憾”,两年后,再次提起这只海龟,陈山的心情依然难以平复。

以人类生产生活为源头的海岸带垃圾,也包括了海上的各种作业活动。“丢弃在海上的废弃渔网和塑料瓶等垃圾,都有可能被海洋动物误食,甚至误伤它们。”每次参与面向青少年群体的海洋科普活动时,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秘书长蒲冰梅都会和孩子们强调:“不要在海岸带随意丢弃垃圾。”

只因垃圾带来的伤害十分巨大。“水中的塑料、渔网等物品与水母十分相似,容易被海龟误食。”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梁计林介绍,塑料袋无法消化,只能堆积在胃里,最终导致海龟死亡。

“这种现象不止发生在海龟身上,在一些鱼类的消化系统,也发现过人造垃圾。”梁计林说道。

它们污染岸边土壤

文昌冯家湾的沙滩和周边植被丛中,散落着各式垃圾。有烟头、包装袋等塑料制品、金属罐、玻璃瓶等,有些已经被半埋在土壤之中。

“海岸带垃圾种类繁多,除了船板、家具等木制品能够被自然降解之外,更多的是塑料制品,例如塑料袋、塑料瓶以及泡沫制品等,这些都无法被自然降解。”当它们被沙滩所掩埋,其中的化学物质会渗入土壤,蒲冰梅介绍,海岸带垃圾对于生态的破坏是全方面的。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塑料废弃物及化工废弃物,会在土壤中发生分解,造成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土壤动物(如蚯蚓)和微生物(如根瘤菌)的生长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发生转化和迁移,继而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并有可能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被污染的土地,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长期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危害人体健康。

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污染,也在悄悄侵蚀着土壤。

长达8公里的文昌市冯家湾海岸带,裸露着纵横交错的蓝色排水管,排出的污水汇成小溪,把沙滩割裂成一道“峡谷”。长年以来,数百家海水养殖场源源不断向海中排放含有氮磷的废水,即使经过一轮又一轮整治,依然存在着偷排废水的现象。

氮磷超标的海水早已富营养化,吸引着近海鱼虾。氮磷等元素渗入土壤,长长的沙滩被分成了黑白两种颜色,不少区域早已滩涂化。这样的海水,又被养殖场抽回。生态破坏的恶果,最终回馈给了人类。

它们终将危害人类

人类活动造成海岸带污染,不仅伤害着海洋生物以及沿岸植物,最终将伤害人类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随手丢弃的垃圾,辗转来到漫长的海岸带,当它们在海水的冲刷下发生物理分解,将会以另一种形态,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除了木制品等能够被自然降解之外,海岸带上的塑料垃圾无法被自然降解。它们只能大块变小块,小块变得更小,最终变成直径小于5毫米甚至更小的塑料颗粒。”这被称为“微塑料”,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梁计林介绍,“已经发现人体内检出微塑料的案例。”源自于石油工业的塑料垃圾,原本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因此,梁计林表示,自然界中的生物,同样不具备降解微塑料的能力。

梁计林介绍,体积如此微小的微塑料,依然无法被自然降解,却有可能被海洋生物所误食。以贝类等海洋滤食性动物为例,它们以吸入周边海水为食,当海水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微塑料,滤食性动物在吸入海水和食物的同时,无意间也吸入了微塑料。

“但是生物并不能吸收微塑料,最终只会积存在体内。”体内存在微塑料的海洋生物,一旦被人类所食用,微塑料将进入人类体内,梁计林表示,这被称之为“生态富集效应”,“微塑料非常微小,进入人体后,有可能进入血液,或是被器官所吸附,给人体带来伤害。”

站在生物链的顶端,人类将直接面临微塑料的侵害。微塑料只是海岸带垃圾的一种体现,始作俑者,恰恰正是人类自己。面对海岸带垃圾造成的污染,我们还有办法吗?我们是否有可能,制止这一切?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