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江苏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书记市长率队实地考察,南京努力加快建设“四个带”!(2)

来源:紫金山观察 作者:江瑜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6 14:51:28

3.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样板”

在面向2035的城市发展总规中,南京市确立的总体框架是“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规划的中心城区是“一主一新”,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可以说,未来南京城市发展布局的主轴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心在长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围绕长江。

“共抓长江大保护,也是南京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契机,要在抓好大保护中加快迈向高质量。”张敬华强调,以长江大保护倒逼空间布局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切实为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提供有力支撑,探索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样板”。

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快建设好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这“四个带”。

——严格生态保护,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带。

要把突出问题整改到位。以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警示片》披露问题、长江经济带专项审计问题等为重点,实行挂牌督办,压实主体责任,逐项销号清零,确保不留尾巴、不回潮反弹。同时,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力争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消灭一类共性问题。要把各类污染治理到位。深化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和雨污分流设施,大力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要把生态功能修复到位。更大力度实施长江两岸复绿增绿工程,见缝插绿、宜栽尽栽,构建连贯的沿江绿色界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保护好江豚等珍稀动植物。加大新济洲、绿水湾等沿江湿地保护修复力度,积极争取将八卦洲纳入国家第二批绿色发展试点,打造保护长江的样板区域。要把岸线清理落实到位,深入开展岸线清理整治和规范提升专项行动,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清理整治任务。同时,要完善岸线利用准入机制,实行开发总量控制。

3.jpg

南京长江沿岸“造绿” 。

——发力绿色生产,加快建设转型发展带。

一方面,要大力转换升级传统动能,重点解决“重化围江”问题,以“两钢两化”为重点,大力推进沿江工业布局调整,同时,提高集疏运效率,率先推进船舶标准、航道区段标准、港口码头管理、通关管理“四个统一”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另一方面,要聚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科技支撑作用,大力培育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不断提升沿江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绿量。

4.jpg

长油公司船舶服务分公司码头拆除工程现场已经停产封存的设备。

——打造品质生活,加快建设人文景观带。

滨江地区是我市最具特色的城市空间之一,要加快把“一江两岸”地区高标准建成“南京外滩、城市客厅”,加快实现江南滨江岸线(三桥至二桥段)和江北滨江岸线(三桥至大桥段)基本贯通,连点成片、连片成带,提升滨江腹地与滨水区域的可达性。规划建设好宝船公园、下关滨江商务区、江北新区中心区等9个城市景观阳台,塑造优美天际线。要突出滨江文化特质,重点推进幕燕风光带、浦口民国文化、下关历史文化等项目,打造红色历史文化教育基地,构造特色滨江文化体系。要突出现代城市特色,严控沿江高层建筑高度和形态,严控沿江新增房地产开发项目。以河西新城、江北新区等为重点,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滨江地标,高标准做好沿江地区的城市设计工作,塑造两岸呼应、错落有致的滨江景观界面和层次。

5.jpg

滨江风光带绿道。市绿化园林局供图

——提升管控水平,加快建设严管示范带。

综合运用经济、科技、行政、市场、法治等多种手段,切实推动长效管理、标本兼治。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完善滨江核心区概念规划、岸线保护规划,合理布局沿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大幅降低生产岸线,增加生活、生态岸线,切实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强化方法创新。加快建设“生态眼”多源感知系统,全面、立体、实时反映长江生态环境动态,及时准确地监控查纠违规违法行为。强化法治护航。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规章,形成多方协作的联动执法机制,以法治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力度,同时要严格执行标准,落实好“沿江1公里”管控范围、化工项目认定、鼓励和限制清单等要求,紧紧依靠法治手段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