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浙江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金华市推行农村阳光堆肥房工作调研报告!

来源:乐分圈 作者:孔朝阳、郑俊杰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17 11:59:34

金华市阳光堆肥的搜索结果_百度图片搜索.jpg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近日,通过调研座谈、实地检查、委托第三方调研等形式,对金华市推行农村阳光堆肥房工作进行了督导调研。

金华市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终端,主推阳光辅助好氧堆肥技术,采取“一村一建”“多村联建”等形式,建设阳光堆肥房2037座。

农村阳光堆肥房的推行,有效解决农村就近就地堆肥难,金华市阳光房堆肥分类处理等模式入选第四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奖第一位,被国家向各地推广的主要模式,被列入中宣部迎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01 阳光堆肥房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金华市自2014年试点并推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各地因地制宜推进阳光辅助好氧堆肥技术,采取“一村一建”“多村联建”等形式,建设阳光堆肥房2037座。

阳光堆肥房从试点之初的厌氧沤肥模式进行了两次升级改造,第三代阳光堆肥房配备采光玻璃聚热、多孔管道通风供氧、活性炭除臭、污水渗滤液收集处理等设施,辅以人工菌种投放、加湿,可将会烂垃圾分解制成有机腐殖质。从总体上看,全市阳光堆肥房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为金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县(市、区)上报,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2.6亿元,目前2037座阳光房中,运行好的950座,占46.6%;一般的868座,占42.6%;差的109座,占5.4%;暂时弃用110座,占5.4%。第三方机构检查的150个阳光堆肥房中,从运行情况看,除了15座因行政村规模调整、建设资源化处理站点由机器处理替代外,其余135座使用基本正常,占90%左右。从分拣情况看,分拣较好的103个,占76.3%;一般的23个,占17%;较差的9个,占6%。

从农户源头分类看,好的103个村,占68.7%;一般34个村,占22.7%;较差8个村,5.3%;未在室外放垃圾桶5个村,占3.3%。从村庄环境看,好的102个村,占68%;一般42个村,占28%;较差6个村,占4%。

02 主要做法被住建部向全国推广

1、“二次四分”推进源头分类减量。

总结提炼群众实践智慧,全面推广“二次四分”法,即农户按“会烂”和“不会烂”标准进行一次分类,村分拣员(保洁员)在农户分类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将“不会烂”垃圾再分为“好卖”与“不好卖”两类,并对农户分类及时纠错反馈。会烂垃圾就地堆肥,好卖垃圾由可再生资源公司回收,不好卖垃圾经乡镇转运后由县(市、区)统一处理。

“二次四分”法易学易记易分,有效破解了分类不到位的突出难题,大大减少垃圾填埋总量。

2018年底,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各地创建优秀村积极性高,2019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优秀村新增631个,优秀村累计创建比例达到63.7%,民生实事65%的年度目标基本完成。

2、堆肥设施配备实现就地资源利用。

对于分拣出的会烂垃圾,因地制宜采取阳光辅助堆肥或微生物堆肥技术,主推阳光辅助堆肥处理技术,以一村一终端为主,鼓励“多村合建”“村企联建”和“村校共建”,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2037座阳光堆肥房、133座机器微生物发酵堆肥站。

2019年新争取100个省资源化项目村(13个站点建设计划),占全省近五分之一,获得省补助资金3000万元,目前进展顺利,其中7个站点(覆盖43个项目村)已投入使用。堆肥设施的投入使用,大量垃圾不出村就能成为有机肥还田。

3、多元化资金筹集保障工作常态。

建立“财政兜底、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模式。各级财政投入主要分一次性投入和长期投入,相关支出列入预算。

其中,一次性投入包括阳光堆肥房每个行政村补助10万元,分类垃圾桶(箱)、垃圾车等配套设施每个农业户籍人口补助20元。长期投入主要包含分拣(保洁)员工资、设施运维费用,其中2018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保洁(分类)费用2.4亿元。

同时分村设立“共建美丽家园维护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各界捐资和村民自愿缴纳卫生费,其中卫生费标准一般在每人每年12元至30元。

4、全方位宣传引导促进全民参与。

一是文本发放广覆盖,把《条例》单行本、解读本以及各类宣传单发放到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各行政村,发放到垃圾分类处理各环节参与者手中,实现了乡镇街道、行政村宣传资料发放全覆盖,群众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媒体宣传立体式,在金华电视台、金华日报以及金华发布等受众最广的平台上进行宣传解读,组织开展《条例》知识竞赛,经常性刊登自觉遵守《条例》保护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公益宣传广告,各县(市、区)也分别在当地主流媒体上进行了全面宣传,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是宣传活动全方位,充分发挥教育局、妇联、团市委等部门职能,针对全市农村辖区中小学生、农村妇女、青少年志愿者、企业员工等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真正使垃圾分类的理念、《条例》的内容宣传入耳入眼、入脑入心。

四是教育培训多层次,加强对乡镇干部、村干部、村分拣员、监督员等各个层次群体的教育培训,让广大基层干部真正知晓《条例》、学懂《条例》、弄通《条例》、会用《条例》。

5、六项制度构建管用工作体系。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着眼县(市、区)、镇(乡)、村、户四个层面,建立垃圾分类专项考核、可回收物资源再利用、垃圾分拣员评优、荣辱榜评选、卫生收费和党员干部联片包户等六项制度。

二是加强考核督查。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美丽金华”考核、文明城市创建考核,通过月检查通报排序,确保各地重视抓好落实。

三是第三方监督。委托第三方对全市所有微生物发酵机器站点和部分阳光堆肥房运行使用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共检查了微生物发酵机器项目村137个,阳光堆肥房站点150个,针对检查发现问题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迅速落实整改。

6、大数据运用实现管理手段信息化。

金东区开发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区、镇、村对三级对农户源头分类情况的实时、精准管理。东阳市引进“考垃”APP平台,实行对农户分类自查、督查员督查、保洁员垃圾收集、第三方垃圾清运、废品回收交易、积分商品兑换等数据的动态收集。浦江县智慧大管家平台,实现各村、社区各类垃圾(会烂、不会烂、可回收)的量化评价,实现“废弃物去哪里,让大数据告诉你”的工作目标。

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六年来,探索出了“二次四分”的垃圾分类方法,实现了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成效明显。

一是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后,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堆放、转运、处理等环节造成的二次污染明显减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

二是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本主要集中在清运和处理环节,以金华为例,1吨垃圾由村到填埋场(焚烧厂)平均清运费用约为200元,焚烧、填埋处理费用分别为每吨110元和90元。

三是农民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党员干部带头分类,对分类工作落后党员进行专题谈心谈话,基层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过程中,村庄环境变得整洁有序,农民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四是全国推广金华经验。金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设施配套、技术选型、运行管理等方面没有简单套用城市分类做法,构建了“二次四分”金华模式。2016年,住建部在我市召开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现场培训会,并发文推广金华经验。

03 问题显现可控需破解

结合调查、座谈和实地检查情况看,金华市阳光堆肥房主要存在五个问题:

1、建设布局不尽合理。

少部分阳光房在试点之初,为就地就近处理会烂垃圾,基本上采取一村一建的方式,加上受到土地政策处理难等客观因素影响,在选址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部分终端特别是一村一建的阳光房堆肥房,面临整合使用的境况;随着资源化处理站点建设和机器设备的投入使用,机器处理能力大幅增加,部分村的阳光房逐步被替代,暂停使用的阳光房逐渐增多。

第一代第二化阳光堆肥房,投料口位置不合理,没有加通风、加水等设施,存在密封效果不好、采光集热性能不足、出肥不方便、沉淀槽易堵塞等问题。

2、设施管理需要加强。

虽然建立了镇村两级专人负责制,但各村人员责任落实参差不齐,部分村没有按时巡查,垃圾进出台账及出肥记录缺失,管理制度未落实。安全设施、基础设施管理和周边环境整治还需要加强,玻璃、门锁、盖板、通风和补水基本设施时有缺损现象。

特别是补水、通风设施,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加上使用过程中PC管无法承受堆体沉降的重量,造成管道损坏严重,从第三方检查情况看,设施损坏的有11个村,占8.2%。垃圾乱堆、污水外溢、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随意丢弃、擅自焚烧或填埋垃圾也有存在。

3、堆肥房操作管理不规范。

一是农户源头分类和分拣员二次分拣不够到位,部分堆肥仓会烂垃圾投入量不足,或有混合垃圾投入,有机垃圾处于自然发酵状态,影响发酵效果。

二是部分大块可烂垃圾没有进行粉碎等预处理,延长腐烂发酵时间,也影响出肥品相。

三是微生物菌种没有按规定要求使用。阳光堆肥房在菌种使用、温湿度控制上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由于管理人员的频繁变更或培训不够到位等原因,在菌种使用和温度、湿度控制上没有达到相应要求,影响堆肥效果。有的虽然将菌种使用工作统一委托第三方,但对第三方的监管不够到位。从调查结果看,部分阳光房没有按时按要求使用微生物菌种,没有及时采取通风、加湿等措施,蚊蝇、臭味、污水处理不够到位。

四是堆肥周期长,由于投料不足等因素,部分堆肥房堆肥周期相对较长,有的一年才出一次。

五是出肥操作困难、成本高,出一仓肥的成本在1000-4000元不等,而且由于出料口小,机械无法操作,基本上只能靠人工,工作环境比较差,无人愿意操作。

六是阳光房堆肥产品使用宣传不够到位,肥料使用渠道单一。当前阳光堆肥房产出的肥料,往往存在含水量高、腐熟不无均匀、无害化程度低等缺点,除了永康等个别地方有继续堆肥制作有机肥产品外,大部分用于农户的果树与苗木,也有的运到了改田造地项目用于改良土壤或一些荒山上,总体来说农民对该堆肥主品的接纳程度不高。

除了出肥不方便、出肥样子不好看等因素外,很大程度上由于对该有机肥的好处宣传不够,农户不了解。甚至有的干部对该肥料是否会烧苗、感染细菌等问题还吃不准,结果人云亦云,不敢使用。

04 加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统筹谋划,制定整改提升计划。

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实际,结合全面排查情况,对全市堆肥终端布局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制定明确到每一个村的堆肥模式、每一座终端的定位及覆盖服务范围,确保范围全覆盖,运行最优化,投入最经济。

2、多措并举,提升终端处理质量。

按照“三个一批”的原则,因地制宜对现有阳光堆肥房进行整合和技改提升。一是提升一批。对设施、设备破损以及老旧的早期阳光房进行维修技改,通过增加前端粉碎设施、改造提升通风补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提升堆肥的质量。二是整合一批。结合行政村调整,对垃圾量进量不足的阳光房整合使用或轮流使用。三是改用一批。一部分行政村可腐烂垃圾由阳光堆肥模式改为机器堆肥模式。目前城乡垃圾分类全域推进,一批城镇厨余垃圾处理终端将建成,加上省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推进,机械堆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这部分终端可解决周边范围一批行政村的可腐烂垃圾处置。停用的阳光房,根据具体情况改为其他垃圾临时堆放点或可回收垃圾回收站,让其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

3、加强管理,建立长效运维机制。

督促保洁员(分拣员)做好二次分拣,对入仓垃圾严格把关,堆肥过程加强管理,控温保湿,定期投放菌种、除臭灭蝇、规范出肥操作等。鉴于阳光堆肥房在菌种使用、温度和湿度控制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考虑借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运维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县(市、区)或者乡镇(街道)为单位,委托第三方运行管理,统一加强阳光房的运行管护,提高专业化水平。

4、平稳运行。

一是设立阳光堆肥房管理维护财政资金,保障技术改造提升、日常管理维护、菌种使用、出肥清运等经费。

二是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督查工作体制,市、区两级建立垃圾分类巡查督导员队伍,各镇、村明确相关的垃圾分类监督人员,通过千名督查员队伍,强化终端运行的日常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三是落实考核机制。继续实施垃圾分类分级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列入各级党政综合考核、五水共治考核,美丽金华考核,美丽乡村考核,乡村振兴考核等。

(编辑:小虫)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