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重庆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绿色城市什么样 听听院士专家怎么说(2)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黄光红 崔曜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4-22 06:43:37

专家声音》》

钱七虎:重庆可建地下物流系统 让商品通过地下管道“流入”家中

2.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钱七虎

“如今,网购发达了,快递物流给城市交通增加了很多压力。重庆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直接建地下物流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建议。

按照钱七虎的想法,地下物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连接居民楼或生活小区的地下管道。人们购买商品只需要点一下鼠标,所有商品就像自来水一样通过地下管道“流入”家中。

当然,这个物流系统还离不开数据的驱动。这就需要一个智慧化的平台,基于订单量、路区坐标等参数以及传送时间、配送半径等约束条件,寻找最优的配送路径。

这样的畅想并不是空想,在国外已有实践。

据钱七虎介绍,瑞士的货物运输成本很高,每天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高达12亿瑞士法郎。为此,瑞士规划了CST系统(货物地下运输系统),总长80公里,直接连接了10个主要物流中心,并且与公交、铁路、水运和航空网络连接,提高了运输效率。

聂建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成新选择

3.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聂建国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与现浇整体式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产生的建筑垃圾少等优点。

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发展得相对成熟,但在我国却存在诸多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聂建国把这些问题概括为:追求装配率,为装配而装配,造价大幅上升,工期延长,抗震性能、耐久性和安全性堪忧。同时,设计水平亟待提高,主要表现为:部件标准化水平低、工厂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钢管柱不灌混凝土,造成用钢量增大、刚度小,抗灾能力差;连接技术滞后,致使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成本高,质量堪忧。

因此,在聂建国看来,发展装配式建筑,需要发展适合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相关连接构造,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提供合理的选择。

“譬如,盖楼的时候,楼板可优先选择混凝土叠合楼板。”聂建国说,这种楼板构造简单,堆放运输方便,安装便捷,质量可控性好。同时,性能与整浇混凝土楼板等同。

邓文中:要把工程当成一门艺术去打造

4.jpg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文中

“工程的目的是为人建造生活需要的物品,它是一门艺术,与科学是有区别的。”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文中谈及科学与工程时如是说。

他认为,科学只有对不对,没有好不好;艺术没有对不对,只有好不好。譬如,由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设计的重庆东水门大桥,原有的设计是四车道,通轻轨。建成后,实现了原来的设计,科学上无所质疑。“但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有些人喜欢这样的设计,有些人不喜欢,就不能说谁对谁错了。不过,幸运的是大部分市民都喜欢这座桥!”

同时,科学、工程又与技术、数学相关联,组成“四元论”。其中,科学是基础,技术是手段,工程是应用,数学是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四者虽相互关联,却不能混为一谈。工程并不是单纯的科学应用或者技术应用,也不是相关技术的简单堆砌和剪贴拼凑,而是科学要素、技术要素、经济要素、管理要素等多要素的集成、选择和优化。

袁正刚:用“数字建筑”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5.jpg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袁正刚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信息化与业务‘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而发展‘数字建筑’,有助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袁正刚建议。

在袁正刚看来,“两张皮”现象具体表现是:信息化以技术为目的,没有与业务相结合。业务部门参与程度弱,决策层不重视不关注信息化建设。 更严重的是,目前建筑企业普遍使用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系统以产品为主,不是以项目为主,偏向于稳定的流程与业务,不能适应灵活多变的建筑企业和项目组织。

而作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数字建筑”由BIM(建筑信息模型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引领,并结合精益建造理论方法,集成了人员、流程、数据、技术和业务系统。由此,可实现建筑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构建项目、企业、产业的平台生态新体系,从而推动以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为代表的产业升级,实现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的产业目标。

“数字建筑”已经有了应用,比如贵州的“住建云”系统,已建立各类数据表近400张,采集数据总量1579余万条,完成“企业”“人员”“项目”三大核心数据资源的建库工作,促进了行业数据的集聚、融通。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