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打通两个C,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给出了这些政策建议

来源:美国环保协会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6-12 02:43:55

近日,中日环境高级别圆桌对话在北京举行,出席论坛的中日官员和专家一致对大气污染治理与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给与了高度关注。国合会特邀顾问,美国环保协会首席代表张建宇以中国能源模型论坛有关研究为基础做了点评发言,现将发言干货分享给大家,并有所补充

温室气体减排与大气污染治理存在协同效应。国际经验表明将两者职能进行整合和统一监管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节省执行成本和治理成本。例如,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温室气体减排举措有助于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但是,并非所有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都一定能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比如,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一般都会导致更多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正是由于温室气体减排与大气污染物治理相互之间具有正负协同效应,对温室气体与空气污染物进行协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喜的是,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正在为协同控制从法律和管理体系上做出努力。2015 年中国政府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条已经明确提出,要对传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和2017年发布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试行)》也提出了相应要求。新的机构改革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等职能与空气污染管理职能整合,由新建的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这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在管理和实施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机构改革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现有环境管理的法律、管理、经济以及技术资源,将应对气候变化理念融入现有的统计、监测、督查、执法等政策管理措施中去。

下一步,如何在技术和方法上为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在职能整合后实施统筹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构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治理协同控制综合评估方法,进而通过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措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与空气质量达标,达到最大协同效益,显得愈发重要。

从模型方法学角度而言,协同控制决策需要的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分析工具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这对数据之间的共享、模型分析间的衔接以及模型团队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美国环保协会与清华大学于2015年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目的就是为国内外能源、环境、经济以及人类健康模型工作者之间、以及模型工作者与决策者之间搭建双交流平台,最终为决策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创造理解不同模型的机会,共同推动中国能源与环境模型的能力建设,提升中国能源、环境与经济领域的科学决策水平。2015年5月论坛以来,论坛共开展了两个主题研究:“碳排放达峰——多模型比较研究”(CEMF01)和“中国2050低排放发展战略”(CEMF02)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在分析中国的达峰路径和中长期低排放发路径的同时,试图运用综合的模型方法来研究气候变化与大气环境治理问题,探讨尽早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对达峰的协同效应。

根据近几年模型论坛工作的开展,就温室气体减排与空气污染治理的协同效应和控制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该:

第一丰富双向协同机制的理论

中国制定了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规划。在国际上,中国承诺在203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十九大也为2035年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丰富协同效益的理论,强化二者之间的量化关系,剖析二者之间的协同机制,以便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服务。此外还要融合多学科来解决温室气体减排与空气污染物治理等问题,拓展协同效应的理论体系。

第二加强多模型方法工具开发

要加强模型的比较应用,识别不同模型的优缺点,突破单一模型工具的局限,结合不同模型的特点,加强综合评估工具以及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模型的开发应用,以期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分析复杂的问题。多种量化工具在协同控制中的应用,可以取长补短,为多目标分析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撑。

第三拓展多尺度、多领域研究

开展协同控制的不同时空尺度和领域的研究分析。空间尺度上包括全球、国家、区域和城市层面的分析;时间尺度不仅要满足近期目标,同时也要分析2020和2030年的近中期减排目标,以及2050年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目标,此外还要考虑2035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空气质量得到本质改善的量化目标。另外,在分析中也要考虑不同领域互相影响的问题,进行农业、林业、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海洋等多领域协作分析。

第四

进行多效益多目标分析

开展协同效应的多领域评价分析,不仅包括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效益、公众健康效益、社会经济效益,还应研究和分析协同控制对资源利用率、地区冲突和灾害、粮食安全、环境恢复力、分布式影响、能源安全、技术溢出、水资源和创新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加强协同效应的货币化等量化分析研究,使其更具有可比性、参考性,最终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综合提升。另外,也要加强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和短寿命气候污染物协同管控研究。比如对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以及黑碳、对流层臭氧等短寿命气候污染物排放对减缓气候变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防范健康风险等多重效益方面的研究分析。

第五强化多部门协同设计与实施

要推动不同区域和层级的政府、不同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实施上开展协同设计,共同实施,全面提升中国环境治理能力。

第六发掘新新技术潜力

新兴科学技术正在引发全球第四次环保浪潮。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挖掘污染控制与温室气体控制的协同效益。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变迁将为综合模型分析提供新的情景。

 编辑:Athena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