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的余额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3)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14 11:25:18

2019-07-04 15:40:15

人民日报记者:

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有关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制造业信贷投放的情况,我想问的是此前银保监会在这两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如何促进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谢谢。

2019-07-04 16:03:48

周亮:

谢谢记者朋友,这个问题请杨丽平女士回答。

2019-07-04 16:04:14

杨丽平:

谢谢记者朋友。正如你刚才所说的,近日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议,对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和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作了部署。就扩大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引导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要单列信贷计划,要提高对不良的容忍度,还有引导银行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投放,也同时明确提出,今年大型银行在制造业的全部贷款、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的余额要明显高于上年。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定下来的金融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增强制造业信贷投放能力方面所做的部署。

因为这两个区别挺大,所以我分成两部分作简单介绍。首先,介绍一下知识产权。在扩大知识产权融资方面,近年来银保监会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2013年银监会和知识产权局和原工商总局、版权局联合下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2014、2017年又在不同场合提出了进一步的工作要求。同时,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不管是全国性银行还是地方商业银行都在机构设置上做了相关的制度安排。从现在统计的数字来看,设立的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还有聚焦服务于创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的专营机构,现在一共有733家。其他的银行金融机构网点也继续做好科技型企业的服务。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这里有几个数字跟大家交流一下。

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户数6448户,听起来不多,但是比2018年增加了1200余户,贷款余额比2018年初增长了98%,所以在户数上和贷款余额上都有比较好的增长。2018年新增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的质押融资登记金额也同比增长了12%,新增著作权质押担保主债务登记的金额也有80亿。银行在做好知识产权质押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目前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权力价值评估难度比较大,从海量的知识产权当中梳理出真正有独立市场价值的知识产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性;第二方面是多数的知识产权脱离原企业后,效用在下降,处置也缺少成熟市场;第三方面,权利登记查询现在还不够便捷。

下一步,我们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完善业务制度,强化目标导向。今年我们会要求银行在信贷计划当中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单列信贷计划,专项考核激励,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力度。二是拓宽质物的范围,开发专门产品。鼓励商业银行研究知识产权打包组合质押的模式。比如把几个知识产权组合在一起,或者打包组合当中有知识产权的模式,努力促使更多小微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首贷。三是提升专业能力,提高风险容忍度。督促商业银行加强资产评估能力建设,探索质物处置的有效途径,提高容忍度。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不良率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三个点以内的,可以不作为监管考核和银行考核的扣分因素。四是增进相关部门协同。

第二,加大制造业的信贷投放。近年来,银行和保险业在不断提升服务制造业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跟记者朋友交流几个数字。一是多渠道支持制造业的融资。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制造业的贷款是17.53万亿元,在贷款分类当中它仍然是第一大贷款行业。除了信贷之外,保险机构也为制造业提供了融资余额,大概是2.59万亿。银行保险机构成立了一些投资基金,比如出资成立了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金等等。二是贷款结构优化,这个还是非常明显的。一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占比是25.21%,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制造业信用贷款占比是31.07%,同比提高了1.7个百分点。在所有贷款当中,这个结构还是比较突出的,中长期和信用贷款都有所增长。三是对制造业重点领域支持加大力度。大型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造业贷款、技改贷款等等都是高于制造业贷款的整体水平,在制造业贷款当中,这些方面高于整体的平均水平。当然,目前制造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跟企业的需求还不够契合,企业需求很大,但是银行在支持制造业方面还做的不够。对制造业的新业态、新市场、新技术的服务能力还不强,另外,对先进制造业把握不准,有些信息渠道还不畅通,所以影响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此外,服务制造业当中也还存在着自己的风险管控,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一步,我们一是强化监管引领,明确服务目标。要求银行制定制造业年度服务目标,主要强化对卡脖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些重点领域的支持,这是重中之重。实现制造业贷款的余额明显高于上年。二是增强服务制造业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就是敢贷、愿贷,主要是完善绩效考核、尽职免责机制。三是提升服务制造业的专业能力,督导大型银行优化贷款的期限,和制造业企业生产研发周期的匹配,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投放。能做信用放款的就坚持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做信用放款。四是精准帮扶,督导银行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对于符合转型升级的,在经营当中出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要求银行对这些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要进行差异化分类,进行精准帮扶。主要是一企一策,当然如果它本身已经是“僵尸企业”了,是坚决出清。五是银保监会设立了一个对大型商业银行制造业融资的专项统计监测,按月监测、按季分析。除此之外,今年三季度(七、八、九月份),和有关部门会开展联合专项检查,在专项检查当中安排对一些制造业企业进行暗访,了解银行对制造业的服务情况,了解存在哪些问题,总而言之,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制造业的信贷投放,努力完成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任务。

2019-07-04 16:04:59

经济日报社记者:

眼下市场非常关注接管包商银行以后带来的影响,请问中小银行现在经营是否稳定,中小银行与非银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是什么样的情况?谢谢。

2019-07-04 16:07:32

周亮:

包商银行自接管以来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曾经一度有个别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出现了短期流动性的困难。但是现在我可以给大家报告一下,在监管部门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包商银行的各项业务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而市场上个别中小金融机构的短期流动性困难,在我们采取了果断措施以后,风险已经得到化解,现在市场是非常平稳的。中小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我们要深化供给侧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强和支持的重点就是要发展这一类中小金融机构。所以这方面既是我们发展的重点,也是我们重点支持的对象。另外,它也是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对金融需求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整体运行是平稳的,发展态势也是良好的。

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使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下沉服务,更多的聚焦当地、聚焦自己的社区,服务好小微、“三农”,明晰它的市场定位,强化内部管控、公司治理等,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效。下一步我们还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尽我们所能,加强监管引领,服务好、监管好这些中小金融机构,为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有力的支持。谢谢。

2019-07-04 16:10:5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台记者:

请问,中美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否会左右中国对境外金融机构入华的立场和审批节奏?目前在银行保险行业推进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决心是怎样的?另外,外资机构对在岸业务的开展是如何反馈的?谢谢。

2019-07-04 16:13:14

肖远企:

非常感谢记者刚才提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银保监会目前非常关注的,我们也在采取相应的措施。银行保险对外开放整体上是不受外部因素左右,主要还是根据银行保险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防控风险和对外开放整体的需要。我们长期认为,一个开放的、活跃度高的金融市场是有利于防控风险,有利于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结构,也有利于提高整个金融市场效率。

周亮副主席刚才也介绍了,去年4月份,我们推出了15项开放措施,今年5月份,又推出了12项开放措施,今后我们还将根据需要,陆续推出更多的开放措施。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尤其欢迎那些有专业专长,在细分市场有特殊产品和管理经验的外资机构进来。比如说,在不良资产处置、财富管理、商业保理和健康养老保险领域,非常欢迎境外的金融机构,到我们这儿来开展业务。同时,我们也欢迎境外的金融机构等参与银行保险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改革重组,特别是中小机构的改革重组,也包括可以采取一些法治化、市场化的收购、兼并、合并的方式。

你提到在岸的金融业务,我们的开放既是有新的进来,同时已经在中国境内营业的外资保险和银行,还有其他的金融机构,他们会一样的享受开放的好处。比如去年我们推出开放新措施以后,外资银行在市场的深度方面大大的拓展,比如他们同业业务和零售业务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既有利于现有在华经营的外资机构,也有利于新进机构与中资机构一起相互借鉴学习,共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活跃度,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效率。谢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