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云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昆明召开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建言献策座谈会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孙潇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21 08:57:42

今年起,昆明将开展“美丽河道”建设工作。为了广泛征求相关意见和建议,20日下午,市滇池管理局携手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召开昆明市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建言献策座谈会。

座谈会上,市滇池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和相关专家介绍了“美丽河道”建设总体规划情况、实施步骤等,并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市民河长”及热心市民参加,为“美丽河道”建设建言献策,对滇池保护治理提出意见建议。

建设要求

安全生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

座谈会上,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杨艳介绍了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工作任务概况。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昆明市日前发布《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在水质变好的基础上,围绕云南省重要河湖库渠实现“安全生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目标,把美丽河道建设纳入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

“昆明分布着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等众多河流。这些水系成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稳定城址、促进工商业发展和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滇池治理向纵深推进,河道功能已由‘单一生产或防洪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综合功能转变。”杨艳介绍,昆明将基于岸坡稳定、行洪安全、生态修复、自然景观等要求,推动城市建设与河道自然景观融合,推进昆明市32条“美丽河道”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河湖环境。

在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工作中,昆明将以“安全可靠、生态优美、舒适宜居、韵味重塑、智慧管理”为原则,在促进滇池流域的生态系统平衡、滇池流域水资源积蓄、防洪排涝等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展示昆明市“三山一水”的高原水乡风格,突出山水城市的景观特征,形成“三面湖光抱城廓,四面山势锁烟霞”的格局。

“按照《意见》规划,‘美丽河道’建设将充分挖掘河道周边历史文化资源,拓展空间、完善设施、展现风貌,让沿河历史文化遗产与腹地公共活动节点和谐相融,打造更具历史积淀的人文水岸,留得住山水,记得住乡愁。”杨艳说,结合河道人文历史原始状况,恢复、拓展各类保护保留对象,包括古桥、古码头、古堤、古河道、古井等,做到“应保尽保”。

此外,昆明还全面落实“河长制”,因地制宜制定、实施“一河一策”,逐步开展“美丽河道”评估工作,积极引入新技术,加强水质监测、加大环保监督,保障“美丽河道”建设有序、高效推进。

建言献策

恢复生态增加亲水设施休闲场所

在仔细听取市滇池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介绍后,参会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河长”及热心市民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代表陈军建议:在建设“美丽河道”过程中,要确保生物多样性,可种植水土苗木,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相结合。打造景观河,在河道沿线建设湿地和带状公园,在提升景观和进行水质保护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市政协委员杨杨建议:昆明干季、旱季比较分明,全年降雨大部分集中在6~10月,其他月份降雨量很小。在“美丽河道”建设中,可以考虑设置梯级水坝,把雨季的水存住;还可考虑建一些调蓄池,旱季时把调蓄池里的水调到河道里进行补水。在二环以外,可以更多考虑整个河床的生态修复,种植并且恢复水生生物,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来自大风皮划艇俱乐部、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等单位的“市民河长”代表建议:“美丽河道”建设一定要把文化、旅游等方面内容纳入其中。比如,自然教育、体育赛事等市民可以参与的活动;以学校、班级、家庭为单位,在假日或周末举办一些活动,让大家参与“美丽河道”宣传工作。

“市民河长”代表建议:“美丽河道”建设不仅要使河岸美,河床也要美。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在很多公园里有,河道也应体现这个特点,建议增加一些亲水设施。《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河岸两侧有很多商业活动,建议在昆明的河道边增添一些类似的商业和休闲场所,让河道热闹起来,同时融入环保元素,让人们有更多归属感。

参会代表发言结束后,市滇池管理局及各区“美丽河道”建设部门表示,非常感谢大家对“美丽河道”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下一步,规划、建设等部门将把这些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和归纳吸收,进一步完善“美丽河道”建设方案,更好地推进“美丽河道”建设工作。之后,各区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也会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欢迎大家建言献策,共同参与“美丽河道”建设工作。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