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其他

旗下栏目:

身形短胖、爱玩耍、会做巢 《台湾蝶类志》全纪录来了

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作者:廖静蕙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15 13:21:59

台湾蝴蝶史上第一篇学术论文,主角是哪只蝴蝶呢?答案可能是体型小,外型黯淡不起眼的禾弄蝶!今年初,继凤蝶科、粉蝶科之后,《台湾蝶类志第三卷──弄蝶科》出版,对于台湾弄蝶百年来的研究演进,有详尽的描述。

47808840881_330b27a33d_b.jpg

矮肥短触角如钩 幼虫会筑巢头部如脸谱

“其实我们身边充满弄蝶,却印象不深。”《台湾蝶类志》主要作者、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徐堉峰认为,弄蝶体型小,很多种类都是身体胖胖、翅膀小小,却飞得很快,因此不易观察。

提到弄蝶科成员令人印象深刻之处,莫过于拥有发达的飞翔肌肉,英文“skipper”就是形容其迅如闪电、不规则的飞行模式;中文“弄”字,则与四处跳跃有如玩耍的模样有关。虽然弄蝶身材粗壮,翅膀短,飞行速度一点都不输其他蝴蝶。台大昆虫研究权威杨平世在书序中写着,比起凤蝶、斑蝶飞翔起来曼妙的舞姿,“弄蝶飞起来冲来冲去,令人莞尔!”

弄蝶科最大特征,莫过于触角末端多一个称为“尖顶”的钩,这种差异曾让学界对于该将它们归类为蝶,或归类为蛾,有不同的意见。因为西方分类学传统,曾将蛾与蝶分开,蝴蝶叫做“锤角亚目”,意思是指它们的触角呈棍棒状,之外其他形式的触角,都归入蛾类;弄蝶的触角,不符合传统的期待。

47755782102_3621a9360c_b.jpg

台湾弄蝶触角都有尖顶构造。摄影:廖静蕙

不过近年来的系统分类研究,已确定弄蝶和其他蝴蝶关系亲如姊妹,这使得它们稳坐蝴蝶宝座。

除了触角的特征,弄蝶两眼的距离也比其他科别的蝴蝶远。弄蝶停歇的方式也饶富变化,有些弄蝶会张开前翅有如V字型,后翅平坦,有如战斗机。

此外,弄蝶科的幼虫绝多数和许多蛾类一般,会把叶子卷起来做巢,不像其他蝴蝶幼虫只停在叶片上。有些弄蝶的幼虫头部的花纹看起来好像脸谱,从这些头的花纹来判断,大概就知道是哪一种弄蝶。

40848680533_7250031596_b.jpg

台湾瑟弄蝶幼虫的巢。摄影:徐堉峰

32871431137_0f308948b0_b.jpg

巨褐弄蝶幼虫的头部有如脸谱,十分显目。摄影:徐堉峰

台湾第一只发表的蝴蝶是弄蝶科成员

台湾最早被命名的蝴蝶之一就是弄蝶。最早一篇学术论文,是由“动物地理学之父”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与鳞翅目分类大师摩尔(F. Moore)一起发表的禾弄蝶Borbo cinnara (Wallace, 1866),为台湾蝴蝶研究打下基础。

华莱士当时命名的蝴蝶,大部分已成亚种或异名,但禾弄蝶至今还是独立的种;虽然普遍分布东南亚,用来命名的模式标本,却是采集自台湾打狗(高雄)。中文俗名有个“禾”,代表以禾本科为食草。从华莱士发表禾弄蝶至今,台湾野外已知的弄蝶科共有4个亚科、36属、66种,其中包括外来种蕉弄蝶。

喜欢阴天的褐翅绿弄蝶

徐堉峰研究蝴蝶,主要以弄蝶、灰蝶科为主。他最早发表的新纪录蝴蝶种类之一,就是弄蝶,而且是弄蝶中体型较大的一种。

他就读台大时,大二有一次在台北县和桃园县交界,找到弄蝶的巢,打开一看,是不认识的幼虫,做巢的藤本植物他也不认得。经台大森林系教授廖日京辨识,得知是阿里山清风藤。台湾会吃清风藤的蝴蝶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绿弄蝶,而且只吃木本;以藤本的阿里山清风藤为食草,显然是新(纪录)种。

47025631714_01394c49e4_b.jpg

褐翅绿弄蝶的发表,为徐堉峰带来意外的际遇。摄影:黄行七

在这之前,台湾绿弄蝶属只于1911年发表过一种,全球也不过七或八种。于是他把这只毛毛虫带回研究室养大,确认是台湾新纪录种褐翅绿弄蝶(Choaspes xanthopogon ssp. chrysopterus),并于1988年发表论文。虽然发表了新亚种,但褐翅绿弄蝶的分布以及生态习性,却无缘进一步调查。直到他拿到博士学位、回国几年后,才揭开谜底。

某个晴朗的夏日早晨,他独自前往思源哑口调查,沿路盛开的狭瓣八仙花上,未见任何访花昆虫。不久,天气骤变,乌云密布,就在他紧急往山下撤退时,再度经过这丛八仙花,成群的褐翅绿弄蝶正在八仙花上采蜜。这才让他恍然大悟,成蝶只在黄昏时分及阴雨天出没的隐蔽习性,可能是它过去没受到注意的原因,因为这时间通常不会有人出门调查。

不用预测了!被退稿的论文

“照理说大型而美丽的原生蝶种不太可能这么晚发现。”徐堉峰说,从1911年相隔一甲子之久,才再度发现台湾绿弄蝶属,尤其是它之前已知的分布地区远在北印度、喜马拉雅山及大陆西南部一带,和台湾相隔千里之遥。

全球绿弄蝶属约6、7种,徐堉峰就发表了其中两种。这次发表,还带来意外的好处。发表后不久他就出国念书,隔年暑假,指导教授带他参加在新墨西科州阿布奎基(Albuquerque)召开的美国鳞翅目学年会。

他利用会议空档,在会场园区扫网抓蝴蝶,远远看到一个亚洲人盯着他看,他很好奇怎会有人这么看着他。不久对方笔直走向他,确认找到徐堉峰后,自我介绍是夏威夷大学博士候选人,论文主题是弄蝶,接着说,“你害我的论文被退件!”

原来他和老师以生物地理学的模型,写了一篇预测台湾应有褐翅绿弄蝶分布的论文,投稿到意大利的学术期刊,期刊主编以“你不用预测了,这个种类已经在台湾发现并且发表”为由退件、修改。

他和徐堉峰因此结识,并成了很好的朋友,之后共同发表很多文章。他就是《台湾蝶类志第三卷──弄蝶科》的作者之一千叶秀幸,徐堉峰形容他是“亚洲弄蝶研究得最透彻的学者”。此次相识,开启了日后弄蝶研究的另一项重要发现。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