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青海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守护黄河源头的青山绿水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赵俊杰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3 10:07:50

1.jpg

玛多星星海高寒沼泽草甸湿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齐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这里曾是玛多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起风时,黄沙漫天,星星海瞬间被沙尘包围……”玛多县玛查里镇牧民扎昂指着眼前的一片沙丘说。顺着扎昂的手指望去,看见一大片沙地被石方格沙障划分成了若干区域。走到近处发现,石方格内人工补种的披碱草在风中摇曳,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今年56岁的牧民扎昂感叹,早些年,星星海一带风沙特别厉害,起风时,风沙经常把路堵住,车辆无法通行,而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风沙天气越来越少了。

草地是玛多县土地资源的主体。草地面积占到玛多县土地总面积的近90%。由于占据广阔且丰美的草原,地处黄河源头的玛多县,曾在上世纪80年代连续三年人均收入创下全国第一。那时的玛多人为此而自豪。可好景不长,由于牛羊数量的增加,使草场的承受能力出现危机。

草地退化、黄河断流的同时,鼠害、黑土滩、沙化……一个个难题向黄河源头的这片草原袭来。就在大伙担心之余,首都北京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国家投资巨额资金,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消息传来,黄河源头的草原欢腾了。

为响应国家政策,扎昂放弃了牛羊和草场,举家前往玛多县城。几年过去了,扎昂在县城也拥有了一份事业,三个孩子陆续上了学。现在,扎昂成了一名生态管护员,和村里的其他牧民一起守护黄河源头。扎昂说,从去年巡护草原以来,他目睹了家乡草原生态的逐步恢复,脚下的牧草和以前一样高了。

在玛多县工作了十几个年头的马贵,一说起生态环境变化,欣喜跃上他的脸庞。马贵说,如今黄河源头大小湖泊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多个,生态环境变好后,斑头雁等种群数量增加,这是黄河源头生态好转的又一表现。

2.jpg

黄河源头的奇观。

在扎陵湖畔,记者看到,与前几年相比,黑土滩少了,牛羊少了,草场植被恢复喜人。一旁的尖措扎昂说,如今,即便是冬春季节,少有风沙天气出现。而早年出现的黄河断流已不复存在,令人欣喜的是,扎陵湖每年都在变大,以前少见的藏野驴又回到扎陵湖畔。

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一期、二期的顺利实施,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实施,黄河源头的玛多县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中国科学院第一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期评估认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有所好转”,并呈现了“增水、增草”的现象,绿色高原的梦想和美好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当中,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以大工程、大修复促进大保护,统筹实施了三江源二期工程、湿地保护、湖泊群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遗留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生态保护设施、管理能力建设、黄河源水电站拆除等项目,黄河源园区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植被覆盖度不断增加、湿地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结合精准脱贫,三千余名生态管护员由传统的草原利用者转变为草原保护者,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饭”,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生产生活联动融合发展之路。

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再到黄河出境的民和县,守护黄河的故事在青海大地续写。

位于民和县中川乡峡口村的禹王峡,是黄河流经青海省的最后一道峡口。仲秋时节,这里的黄河在两岸漫山遍野的野花的衬托下,颇有南国风情。

3.jpg

民和三川黄河湿地出现苍鹭。

说起禹王峡黄河生态环境的改善,在禹王峡景区当义务向导的马进才深有感触。马进才说,这两年到这里过冬的野鸭越来越多了,而且居住时间比去年明显增多了。尤其去年起,水面上出现了几只大天鹅。

早些年,在禹王峡当向导的日子,有心的马进才发现禹王峡没有游客纳凉的地方。每当炎热的夏季,光秃秃的山体让游客无处躲避烈日。马进才暗下决心,要沿着景区小路栽种树木,如今,这些树木都长高了。

在禹王峡光秃秃的山坡上种活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有充足的水源就根本无法存活,要想种树首先就要解决灌溉问题。起初,马进才收集了不少瓶瓶罐罐,遇到雨雪天气就靠这些瓶瓶罐罐蓄水解决树苗的用水问题。通常,他下山到黄河里挑水。从黄河边到山上一个往返要走4公里路,一桶水20公斤,每担一次水只能浇四棵树……说起这些,马进才憨笑着说:“守着黄河哪能没水吃?”

解决了用水问题,马进才还要去找树苗。他下山到村里,遇到邻居家有树苗,就请邻居帮忙将树苗送到山上。邻居们虽然不理解,但都乐意将树苗送给他。禹王峡山体陡峭,加之山上都是羊肠小道,要想从山下将树苗运到山上,是一件很难的事。马进才在这里所植的每一棵树都是他一次又一次背上山的。有几次为了将树苗运到山上,险些摔入几十米深的河谷。

那段时间,马进才起早贪黑,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开水,天黑才回家。马进才说,他是村里的老支书,要对禹王峡的绿化起带头作用。十年多过去了,当年马进才种下的拇指细的树已长成碗口粗了。每每看到游客在树下乘凉时,他就很开心。

为了保护黄河主河段的生态环境,民和县对河道及周边地区的养殖业予以规范和控制,绿水蓝天,也拉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经济与生态的绿色、和谐发展。

4.jpg

民和三川地区的黄河沿岸绿树成荫,美景如画。

2018年3月,黄河禹王峡风景亮相央视新闻频道。展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是一幅群山环绕,清澈的河面上野鸭嬉戏的壮美画面。屏幕上秀美的景色,令每个青海人叹为观止。马进才说,禹王峡是黄河流经青海的最后一站,他和村民守护好黄河生态,把源源不断的清水送到下游地区。

目前,我省每年向下游输出水量超过600亿立方米,其中,占到黄河总水量的近一半。数据显示,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一期实施的10年,三江源地区水资源总量增加84亿立方米,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黄河源头再现“千湖美景”。在二期工程实施的4年内,三江源地区年平均出境水量达到525.87亿立方米,且水质始终保持优良。

省生态环境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我省黄河出境水质连续多年达到优等级,达到一类水的标准。

黄河发源于青海。从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到黄河出境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在绵延1600多公里的干流线上,我省各地干部群众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保护黄河生态作为重大责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