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濒危物种

旗下栏目: 土壤修复 濒危物种 林业矿业

都是燕窝惹的祸? 爪哇金丝燕:飞得快不如被团灭快(3)

来源:《环境与生活》杂志 作者:萧野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06 14:35:51

合法销售 

让偷猎者变保护者 

目前,印度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将燕窝列为合法销售产品。他们的想法是,如果收获合法,人们会更加小心翼翼,尽量不破坏这些物种的生境,而会想着“投资于物种的生存,以获得长期收益”,使得原来的燕窝偷猎者转变为“保护者”,对金丝燕栖息的洞穴进行全天候监控。作为奖励,他们最终可以分享到燕窝销售的实际收入,而这些燕窝只在育雏结束后才被采集。

近些年,东南亚国家开发出一种人工干预条件下的燕窝生产新模式,“人工燕屋”逐步兴起。

为增加燕窝产量,减少在崖壁上、洞穴里采收燕窝的难度与危险性,近些年,东南亚国家开发出一种人工干预条件下的燕窝生产新模式,“人工燕屋”逐步兴起。这是一种模仿金丝燕生活环境而特意建造的“巨型鸟舍”。一些脑子灵活的人想到播放金丝燕的叫声来引诱它们,进入“人工燕屋”筑巢繁衍。人们不用对金丝燕投喂饲料,建筑物后部的小开口让它们能飞进屋子,同时远离捕食者。燕屋上有很多小孔,便于空气循环,尽管热带地区白天温度上升很快,但燕屋内仍保持凉爽。屋外有露天水箱方便鸟儿沐浴和饮用。

在泰国南部城镇帕塔尼(Pattani),一些建筑业主发现,把建筑物改造成金丝燕“酒店”,比将空间租给人更有利可图。这些建筑物配有摄像头,以防止人偷采燕窝,窗户在夜间会自动关闭,防止掠食者进入。

清晨和傍晚时刻,鸟儿觅食后返回,常常在燕屋入口周围互相推挤,就像拥堵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鸟儿叽叽喳喳,和广播里的鸟叫混在一起,场面混乱。

人工燕屋里的燕窝。在燕屋繁殖过的金丝燕往往会返回原处再次筑巢。

在燕屋繁殖过的金丝燕往往会返回原处(往往是同一个燕屋)再次筑巢,它们的后代亦如此。如果金丝燕能源源不断来筑巢,燕屋所有者就能有可观的收入。所以确保幼鸟安全长大并离开燕窝,屋主就相当于“鼓励”几代金丝燕到他们的燕屋持续造窝。

燕屋建造及维护需要投入不少资金。一座中等大小的三层燕屋成本约16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07400元),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笔令人望而却步的金额。人能诱使金丝燕进入鸟舍,但无法帮它筑巢,所以屋主能否收获到燕窝也要看运气。

人工燕屋争议大 

人工燕屋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引起不少争议。一些急于致富的人在金丝燕产卵之前就快速收获燕窝,希望可怜的亲鸟迅速再造一个新窝。这种愚蠢的行为给金丝燕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创伤。

许多人对与鸟类相关疾病非常敏感,担心越来越密集的燕屋可能会为禽流感创造“疾病飞行路径”,威胁当地的鸟类和人的健康。也有人担忧,燕屋的大型水箱为可能携带登革热和疟疾的蚊子提供了繁殖场所。燕屋及周边区域的大量鸟粪也很棘手,粪便干燥后,风会携带颗粒和细菌漂移,可能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另一件让人不堪其扰的事,是屋主通过扬声器24小时播放金丝燕叫声以吸引金丝燕筑巢,却造成很大的噪音污染。

血燕:以次充好的伪极品 

2011年曾发生轰动一时的大规模“血燕亚硝酸盐超标”事件。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3万多盏红色燕窝(市场上称“血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样本的亚硝酸盐(有毒致癌物)水平都违反中国健康标准,有些甚至超标350倍以上。价格高达常规燕窝数倍的“血燕”,有人称其由金丝燕呕血而成,为“燕窝中的极品”,其实是把质量差的燕窝和金丝燕粪便放在一起熏出来的。由于金丝燕的粪便中含有亚硝酸盐,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血燕”,亚硝酸盐含量也就特别高。更有甚者直接给燕窝添加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含有过量亚硝酸盐的食物会增加患癌风险、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价格高达常规燕窝数倍的“血燕”,其实是把质量差的燕窝和金丝燕粪便放在一起熏出来的。

据了解,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确有红色燕窝,但不是血红、鲜红的颜色,而是灰红色。其形成原因,一方面是金丝燕筑巢在天然岩洞中,岩壁含有铁等矿物质,渗透到燕窝中,另一方面可能是岩洞闷热,含有矿物质的燕窝受闷热空气氧化而转红。而不法商人却偷梁换柱,说它是金丝燕吐血而成,再套上好听的名字以牟取暴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自然环境下,渗入燕窝中的矿物质,数量和种类根本无法控制、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出口到中国的燕窝都曾被查出含有过量重金属。此外,天然燕窝中含有鸟羽、鸟粪以及其他杂质,去除杂质的过程很繁琐,有些商家会用漂白剂进行漂白清理。吃这种燕窝,不仅不保健,反而会给健康带来威胁。

燕窝中含有鸟羽、鸟粪以及其他杂质,去除杂质的过程很繁琐。

血燕事件后,我国全面禁止了燕窝产品进口。直到2013年和201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宣布准予马来西亚和印尼符合进口检验检疫要求的燕窝产品进口。目前,两国仅有二十余家备案企业生产的燕窝及产品能进入中国市场。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