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濒危物种

旗下栏目: 土壤修复 濒危物种 林业矿业

放归大熊猫和GPS颈圈

来源:中国林业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25 11:09:51

2018年4月,四川省石棉县孟获城景区工作人员发现一只戴颈圈的大熊猫在草甸里活动,随后赶到的放归大熊猫监测人员根据接收机搜寻到的无线电信号和颈圈ID,确认了该大熊猫的身份――去年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的大熊猫“映雪”。

大熊猫“映雪”

自2012年10月“淘淘”放归以来,已经有8只人工繁育圈养大熊猫被放归至野外,每一只大熊猫在放归前都要戴上一个特殊的装备:GPS颈圈。颈圈具有全球卫星定位和无线电遥测功能,利用接收机和天线,监测人员能够在不看到、不接触大熊猫的情况下,知道它在哪里、在做什么、有没有危险;通过下载GPS位点数据,在电脑上用GIS软件作图,能够分析它的迁徙、栖息地利用、家域范围等多种信息;颈圈里一般还配备有运动传感器,便于收集活动数据来分析放归大熊猫的运动和活动节律。

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中的大熊猫,喜欢独来独往,活动范围从几平方公里到二十多平方公里,要在野外长时间观察、跟踪到野生大熊猫非常不易,这也是多年以来我们对野生大熊猫生态学特性知之甚少的主要原因。从上世纪80年代起,商业化的无线电颈圈开始应用于国内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之后单一的无线电颈圈逐渐被更具优势的GPS颈圈替代,并广泛应用于多种野生动物的家域、活动节律、栖息地利用和迁徙等研究中,为研究者们收集了大量的野生动物位点信息。自然而然地,大熊猫研究人员也将这一有效手段借鉴过来。在四川卧龙、四川唐家河、陕西佛坪、陕西长青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给野生大熊猫佩戴上GPS颈圈,从而获得了非常宝贵的数据和资料,为我们揭开这一珍稀物种行为生态学方面的奥秘。

圈养大熊猫在放归野外之后,也变得像野生大熊猫一样:它们四处游荡,建立领域,巡视领域;它们寻找可口的食物,不同季节去往不同的海拔;它们爬上大树,躲进竹林,回避人类。没有圈舍高墙的阻挡,要想持续地监测到它们的安全、它们的活动情况,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它们戴上颈圈。如果没有颈圈技术,要在连绵的大山密林里找到它们简直如大海捞针,人们恨不得变回猴子去,才能追上熊猫的身影。在那资源匮乏、技术欠发达的年代,追踪野生大熊猫的野外工作者们最喜欢白雪茫茫的冬天,因为雪地里的脚印是跟踪的最好指引。

GPS颈圈给大熊猫放归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是现在开展放归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如今放归大熊猫监测人员都能很熟练地使用这套设备,新加入的监测队员首先要学习的也是如何根据无线电信号判断大熊猫状况、如何判断方位、如何下载数据。听着接收机里传来稳定的“滴、滴、滴”信号声音,监测人员至少能放心大熊猫情况正常。若是信号频率加快或是声音变成“滴滴、滴滴”的时候,监测人员就必须前往寻找。大部分出现警报的情况是由于颈圈脱落造成的,而颈圈脱落又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颈圈佩戴过松、皮带磨损等原因被大熊猫抓下来,还有一种情况是自动脱落。由于电池续航时间有限,在一定的时间之后颈圈不再工作,通常会有一个自动脱落装置,在设定时间到来之际让颈圈自行脱落,便于回收,也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当失去颈圈的时候,才知道颈圈对于监测是多么的便利,监测队员们对此深有体会。颈圈脱落之后,刚开始在脱落地附近还容易发现新鲜粪便,之后放归大熊猫就如同隐身了一样,监测人员不得不采用样线法全面搜集大熊猫可能活动的区域里的粪便,通过粪便DNA检测技术,找到特定大熊猫个体的位置。这种监测方式不但效率较低,而且时间滞后。比如,2013年3月12日“淘淘”颈圈脱落,从3月15日到7月28日四个多月搜集的粪便样品中,仅检测到11份左右属于“淘淘”;从采样到检测出结果,需要一个月以上甚至数月;这些样品的采样点分散在栗子坪保护区里,从麻麻地到大林场,再到大洪山,大致能看出移动方向,却无法了解更多的信息。相较之下,从2015年1月1日至3月29日三个月的时间,通过颈圈获取了1509条3D定位的GPS位点和24769条行为数据,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淘淘”在这段时间里的活动海拔范围、活动区域范围、最常待在哪些地方、平均移动距离、活动节律等信息。

工作人员野外监测 

除了活动信息之外,颈圈还能帮助人们了解大熊猫的繁殖状态。2013年底,经红外相机视频资料和粪便样品DNA亲子鉴定确认,异地放归大熊猫“泸欣”有了一个小宝宝,出生于2012年。可是若要想弄清楚整个详细过程,就要靠颈圈里的数据了。通过分析下载数据,可以推测她交配、分娩等事件的发生日期,并区分出妊娠期、延迟着床期和产后期的具体时间。不仅如此,以“泸欣”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一个参照模型,还能用于今后的野外生态研究中,通过颈圈监测就能有效地判断其它佩戴有颈圈的雌性大熊猫是否怀孕产仔。

野生动物们是属于大自然的。怀揣着让大熊猫回归山林的心愿,保护工作者们将坚定不移地把圈养大熊猫放归研究持续下去。GPS颈圈解决了跟踪的难题,在放归后监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最新的全球定位系统颈圈更加强大和可靠,并通过嵌入式的卫星连接来传输位置坐标,监测人员远程操作,坐在办公室就可以接收数据。

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目前,颈圈在重量、电池续航能力、在高山峡谷地区的定位能力等方面仍有不足。人们幻想着,将来,颈圈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小小的可植入芯片上,由大熊猫的运动转换成源源不断的电量供应颈圈所需。千里之外,监测人员取出小平板,调出实时三维卫星地图,就能直观地看到标识大熊猫的小亮点在什么样的位置、大熊猫在走动还是在休息;点击小亮点,就有坐标、海拔、体温、活动数据等详细信息;选择某时间段,就可以查看这段时间的动态变化和统计信息,还能与其他时间段进行比较。

技术的进步必将给基础研究带来新的发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放归大熊猫监测工作也将借力监测技术的变革,实现突破和收获硕果。

工作人员为大熊猫佩戴颈圈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