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林业矿业

旗下栏目: 土壤修复 濒危物种 林业矿业

迈入表里山河生态美好新天地——山西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周年(2)

来源:林草新闻 作者:吴兆? 郑峰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4 11:02:28

林果飘香 壮大绿色富民新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西通过两轮退耕还林工程雄辩地证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山西针对山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状况,在广植生态林的同时,推进核桃、红枣、仁用杏、柿子、花椒五大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合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的绿色发展之路。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山西不断丰富树种的内涵,拓展退耕还林的外延,建成了以沙棘、杜仲、连翘、文冠果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再一次拓宽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门路。

张云龙表示,干果经济林和特色经济林的叠加,使三晋大地呈现出丘陵有果园、山区有基地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态势,可以称之为:春天是花园,秋天是果园,登高望远看花冠,前往丘陵赏花海。

山区是花冠的主阵地,通过丰富退耕还林树种,增大阔叶树造林比例,形成了阔叶树铺底、针叶树点缀的山区生态治理模式。丘陵是花海的主阵地,现已形成了以黄河、汾河沿岸为主的红枣基地,以晋北、晋西北为主的仁用杏基地,以及安泽连翘、闻喜杜仲、岚县沙棘等一批特色经济林基地。

岚县位于吕梁山区,隶属于吕梁市,就是通过发展沙棘而闻名全国。2018年9月20日,赴山西参加第八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的外国来宾,对岚县发展沙棘产业,构建绿水青山,助力精准扶贫的做法给予高度称赞。

岚县副县长刘思昭介绍,岚县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探索林业资产性收益的模式,实现了三权分置,盘活了集体资产和资源,达到了公司、村集体和群众三方共赢的目的。2018年,县里再次流转6万亩退耕还林地,全部栽植了沙棘。同时新建了40个全光雾化育苗大棚,年产沙棘苗可达400万株。目前,全县共有沙棘林30万亩。

8月1日,在岚县王狮乡蛤蟆神村沙棘基地,别样红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理事长郭茂林算了一笔账:且不说农民以土地入股,进入盛果期后每年6%的收益,就务工而言,一亩沙棘比一亩农田需要多用7个工,按照日薪80元算,企业多支付的560元就是农民增加的收入。

闻喜县的杜仲产业发展态势同样让退耕农户充满信心。2018年,闻喜县引进湖南九九慢城杜仲产业集团,流转了3万亩退耕还林地和撂荒地发展杜仲产业,吸纳周边劳动力四五百人。郭家庄镇刘家坡村73岁的村民程新财就在家门口的杜仲基地打工,负责锄草、浇水等简单工作,日薪50元。他的生产队长,凹底镇虎头户村50岁的村民杨江龙说:“年轻人都在外工作,五六十岁是壮劳力。”杨江龙赚的是月薪,4800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黄守孝介绍,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还调整了山西农村产业结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拓宽了农民致富门路。据统计,工程区累计劳务输出人员达115.52万人,培育与退耕还林有关的龙头企业185个,与退耕还林有关的市场集散地144个,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模式创新 趟出增绿增收新路径

细雨刚过,被绿荫环抱的静乐县丰润镇庆鲁村格外静谧自然。山西大学驻庆鲁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财全介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村里统筹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推动了精准脱贫,实现了多产融合。目前,村里已具备乡村生态游的条件,并新建了16孔窑洞,准备接待游客。

庆鲁沟涉及8个村庄,庆鲁村是庆鲁沟整沟治理的一个节点。静乐县副县长李淑辉把这种“分区域重点布局,按沟系统一规划,坡沟地综合治理,全流域整体推进”的做法总结为“静乐做法”,具体的模式为“五个结合”:即坚持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相结合,集中连片,规模化造林,久久为功,实现精神与精品有机统一;坚持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相结合,实现生态与生计有机统一;坚持科学的造林技术和精细的管护措施相结合,实现造林与管护有机统一;坚持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相结合,乡村振兴,生态先行,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坚持林业工程和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实现增绿与增收有机统一。

千里之外的临汾市大宁县,创造出的“购买式”造林、生态扶贫经验于今年4月成功入选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是山西唯一入选的案例。大宁县委书记王金龙介绍,“购买式”造林,架起了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的桥梁和纽带,赋予了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权利和自由,打开了社会资金进入生态建设的渠道,改变了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惯例,铲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凝聚了党心、民心。2016年,大宁县欣达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13个贫困户,造林22天,造林138亩,成活率超过90%,人均收入2800元。

吕梁市石楼县则是通过打造“支部+”生态脱贫新模式,撬开了贫困户的增收致富之门。“支部+”是指造林合作社必须由村党支部领办,全县一村一社,所有行政村实现造林合作社全覆盖,所有合作社由村党支部领办全覆盖,极大地提升了贫困户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目前,全县共组建造林合作社137个,涉及农户1.15万人,其中贫困户超过9900人,退耕还林实施后,通过造林补贴、劳务收入等户均超过1万元。

造林务工、退耕奖补、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林业产业富民增收并称为山西林业扶贫“五大项目”,“整沟治理”“购买式造林”“支部+”便是由此衍生的模式。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期间,对当地联动实施“五大项目”,尤其是组建造林合作社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思路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张云龙感慨,退下的是耕地,还上的是林地,渗透的是科技,改善的是生态,幸福的是民生,可以说生态扶贫是山区老百姓奔向小康的康庄大道。与此同时,林分结构得到了明显调整,树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林果丰收

繁荣文化 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生态美了,百姓富了,文化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追求。4月29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山西园大放异彩,尤其是以临汾市安泽县荀子文化园为蓝本建设的“生态文化广场”景观区更是吸引了无数家庭驻足。

荀子是战国时期赵国郇人,也就是现在的安泽人。近年来,安泽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在县城东部依山就势建设了荀子文化园,意在通过展示乔灌草结合的森林生态景观和荀子的生态文化思想,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山西。张云龙表示,安泽荀子文化园的精彩,既成就了北京世园会山西园的璀璨,也成了展现山西美好形象,助力山西走向世界的一枚文化符号。

生态文化思想只是山西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2月25日,楼阳生在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上介绍山西的文明历程:“山西的版图就像一枚写满文明密码的树叶,珍存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最完整的印记。”

山西各地为把生态文明与华夏文明相融合,把右玉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优秀民族精神完美体现,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积极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城郊、村外、山野,建成上百个公园、游园,使之成为诠释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丰富了生态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也为建设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夯实了基础。

忻州市林业局林业站站长王刚介绍,全市14个县均以退耕还林为依托建有城郊森林公园。如静乐县的汾河川百里花廊景观带、宁武县的南山公园、岢岚县的三山公园、繁峙县北山公园等,均以其便捷的地理位置、优美的森林景观、丰富的生态文化、完善的游憩设施,成为县城居民走进自然、感悟自然、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极大地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再如山西著名旅游景点皇城相府所在的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为打造宜居养生的“皇城相府+健康”新概念,皇城村及周边村庄依托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绿化超过1000亩,绘就了一幅幅村在绿中、绿在村中,景在绿中、绿在景中的新农村画卷。

还有帝舜故里垣曲县皋落乡岭回村,依托退耕还林工程,结合帝舜故事,打造了舜乡桃花源景区。每到阳春三月,景区内桃花盛开,景色迷人。借乡村旅游的契机,餐饮小吃、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都成了当地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进而促进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运城市林业局副局长毛兴晖坦言,随着经济收入的提升,大家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增收致富上,家长里短的争执越来越少,生态扶贫、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案例越来越多,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自然就越来越浓。

幸福家园 描摹美丽乡村新生活

当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时,乡村振兴的步伐便趋于稳健。用张云龙的话说,在山西可以“走进农村住花园”。他介绍,山西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自2006年以来已经打造了1万多个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村庄。全省各地将退耕还林、村庄绿化美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建成了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静乐县丰润镇庆鲁村55岁的村民吕顺田用更通俗的一句话介绍了乡亲们心中幸福家园的新常态:以前农民兴进城,现在市民想下乡,农村城市都一样,农村更比城市强。随着庆鲁沟整沟治理的完成,乡村生态游的兴起,吕顺田也想在家里开办农家乐,让来村里旅游的城里人尝尝农家饭,提升一下家里的收入。

临汾市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的步伐比庆鲁村快一些,目前已有村民吃上了家乡美的旅游饭。东征村是毛泽东居住过的地方之一,也是吕梁山区最穷的地方之一。近年来,村里将退耕还林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将花园与花海相结合,建成苹果提质增效示范园400余亩,呈现出一幅“村外是果园,村中有游园,生活在花园,工作在果园”的美丽图景,乡亲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与此不同,还有一些幸福家园也叫“移民新村”。山西为解决贫困山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难题,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同时,把整村搬迁作为解决深度贫困的“牛鼻子”,“挪穷窝”与“创新业”并举,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忻州市岢岚县原赵家洼村山大沟深、坡陡地瘠、灾害频繁,全村1308亩耕地中,25度以上的陡坡地就有904亩,是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村。2017年9月22日,村民们离开了生存条件恶劣的旧村,搬到了广惠新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村民刘福有的新家两室一厅,有75平方米,客厅里挂着习近平总书记与他们老两口亲切交谈的照片。现在,他成了一名环卫工人,月薪过千元,再加上退耕还林补助、农资补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

如今,太行山是树的海洋,更是花的世界,吕梁山已形成了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硕果映秋、松柏伴冬的四季景观,绿色汾河春季万紫千红、秋季层林尽染……这是山西退耕还林工程、精准扶贫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等波澜壮阔的实践,更是山西加快转型升级,开辟改革发展更为广阔前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必然。

(编辑:小虫)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