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固废处理

旗下栏目: 固废处理 危废处理

“互联网+垃圾分类”,到底要,还是不要?

来源:环卫科技网 作者:兰亚军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05 16:21:18

编者按

最近,关于“互联网+垃圾分类”的话题很多,对此,贵州省锐意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垃圾分类委员会主任、贵州高远环保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环卫科技网专家兰亚军以专业视角,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最近,随着小黄狗事件的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互联网+垃圾分类”这个“新生事物”。

特别是、《“互联网+”最后的风口:垃圾分类》、《现阶段“互联网+垃圾分类”仍值得鼓励》及《“小黄狗”暴雷!再生资源智能回收切莫重蹈共享单车覆辙!》这几篇观点迥然不同的文章的发表,更是犹如几颗大石头砸向已起涟漪的湖面,引起“轩然大波”,大家都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作为在这个行业“浸泡”了14年的老兵,笔者想结合自己的经验,站在垃圾分类处理行业高度,从全局、长远的角度来说明“互联网+垃圾分类”,到底要,还是不要?

先亮出笔者的核心观点,总结起来三句话:

第一句,在垃圾分类领域里,“互联网+”一定是需要的;

第二句,“智能回收箱+垃圾分类”并不等同于“互联网+垃圾分类”;

第三句,“智能回收箱”绝大部分将因资金链断裂而会成为垃圾,只是时间的问题。

1“互联网+垃圾分类”的由来

纵观全国,“互联网+垃圾分类”最早产生于2012、13年前后。

在我的记忆中,绿色地球、盈创、我们高远公司还有英尔公司,应该都是第一批运用“互联网+垃圾分类”的企业。

说一下我们为什么用“互联网+”的原因吧!

2012年3月,我们进小区做垃圾分类时,是借鉴美国“再生银行”的模式,给居民积分。

开始时,我们是用杆秤称重、用手记录,对居民分出的合格的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给予相应的积分,积分会折成现金,居民在我们的联盟商家可兑换其所需要的商品,一个积分一元钱。

以此,来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但手动称重、记录的弊端很快就显出来了,一是效率太慢,二是容易出错,三是很难与超市的系统对接(见图一)。

 

图一

于是,就想开发一套“互联网系统”,将称量、记录以及自动传输集于一身的系统。我们委托苏州一家科技公司于2013年3月份,开发出了第一代所谓的“互联网+垃圾分类”的回收箱(见图二),就是现在很多“智能回收箱”的样式。

图二

但它有很多不足:

一是价格太贵(一组3个箱子,成本价都7000多元);

二是要充电要占地盘,需要与物业和业委会协调,还要交电费和管理费,地盘也不太好找;

三是开口比较小,很多大的纸板、泡沫等很难投进去,下面存放柜的空间也比较小,用不了几家交投就满了;

四、还有经常出现刷卡不灵、称不了重等问题。

最重要的两点:一是由于前端不检查,厨余垃圾因为居民不会分或没分好,厨余垃圾里混入电池、大骨头等很多其它垃圾,造成厨余垃圾无法进行下一步工序;

二是由于没有人检查监督,有些人会把砖头、泥土也往里投,以获得积分。

我们可能只用了不到3个月,决定还是升级,于是就有了第二代机(图三)。

图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