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固废处理

旗下栏目: 固废处理 危废处理

垃圾处理极简史

来源:固废观察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26 11:24:24

随着上海从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垃圾分类”成为了2019年的热词。我们回望历史,在古代的中国,人们是怎样处理垃圾呢?是否也有垃圾分类呢?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城市垃圾统计数据,每年,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已经大于两亿吨,还有1500多个县城产生了接近0.7亿吨的垃圾,总体来看,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在四亿吨以上。据《人民日报》报道,北京日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上海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高达2万吨,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

不断增多的垃圾,对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是很大的挑战。《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2015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9141.9万吨,无害化处理量18013万吨。这意味着,仅2015年一年,就有1000余万吨垃圾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因此,如何更科学更有效的处理垃圾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款新型分类垃圾回收站近日亮相南京河西金沙江东街。陈俨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垃圾分类工作。2016年12月,他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随着上海从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垃圾分类”成为了2019年的热词。我们回望历史,在古代的中国,人们是怎样处理垃圾呢?是否也有垃圾分类呢?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城市已经颇具规模,人口密度逐步增加。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当时的统治者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法令。《汉书·五行志》:“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

灰即垃圾,黥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为上古五刑之一。如今随地乱扔垃圾,不过就是遭受几个路人的白眼,交一些罚款,但在商鞅的时代,乱扔垃圾可是要在脸上刺字,告诉所有人“此人不讲文明”的。

上古五刑

《韩非子?内储说上》中也提到:“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也就是说,在路上扔垃圾,要被处以剁手的刑罚。即便制定了如此残酷的律条,也还是很难保证道路完全整洁,故而当时还设置了“条狼氏”一职。《周礼?秋官》中记载:“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男、子则二人。”可谓历史上最早的垃圾分类监管人员。

商代后期安阳殷墟陶制下水管道

先秦时期已有下水道用于排污水和雨水。那要是下水道的污水排不出去,臭了怎么办?这事儿还真发生过。汉长安城在历经八百年之后,由于人烟辐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垃圾和粪便污染严重,导致“水皆咸卤,不甚宜人”。直到隋开皇初年,迁都到地势较高的大兴城,放弃了污水排放问题难以处理的旧长安城。据《隋书》记载:“且汉营此城,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陛下协天人之心,为迁徙之计。”

唐宋时期

唐朝时期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达到几百万。这样一个巨大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肯定也不容小觑。为了处理垃圾问题,唐朝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其严格程度不逊于先秦。据《唐律疏议》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

在街道上扔垃圾的人,会被处罚六十大板,倒水则不受惩罚。如果执法者纵容市民乱扔垃圾的行为,也会被一起处罚。

为了管理城市中的垃圾,杜绝污染现象,唐朝甚至设置的专门的机构对城市垃圾进行管理,成吨的垃圾还催生出了一类特殊的以回收垃圾、处理粪便为职业的人,还有人因此走向发家致富之路,成为百万富翁。

据《朝野佥载》记载:“长安富民罗会,以剔粪为业。”据《太平广记》记载:“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

为了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宋朝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街道司。街道司下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其职责包括洒扫街道、疏导积水、整顿市容。像开封、临安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早上都会有几百个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处理垃圾。除据《梦梁录》的记载:“人家甘泔浆,自有日掠者来讨去。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去,谓之‘倾脚头。”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