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江苏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补“韧性”,今年南京城市基建这么干

来源:紫金山观察 作者:何钢 顾小萍 冯兴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12 07:28:36

疫情“大考”带来的反思和教训,正在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校正着方向。

1.jpg

重点工程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的工地上,工人正在进行冠梁施工。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 摄

不久前召开的南京市城建城管工作视频会议,端出807.5亿元投资、411项任务的“超级大盘”,以空前重视度聚焦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特色明显,全力支撑南京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安全保供能力,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

此后,在3月4日召开的全市深化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韧性”一词再次出现。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强调,要反思疫情深刻教训,在“治理对标”中提升能力水平,并提出要重点完善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经济运行抗压体系、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干部能力建设体系,为保障城市安全、增强发展韧性提供有力支撑。

何为“韧性城市”?南京的城市基础建设在哪些方面还缺“韧性”?又该怎么补?

01.什么是“韧性城市”?

紫君搜索发现,“韧性”和“韧性城市”是目前国际社会在防灾减灾领域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概念。

简单来讲,韧性是指某种材料吸收外来冲击能量的能力。“韧性城市”则是指城市或城市系统能够化解和抵御外界的冲击,保持其主要特征和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的能力。

也就是说,当灾害发生的时候,韧性城市能承受冲击,快速应对、恢复,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风险。

2.jpg

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A2标段内,工作人员已经进场有序作业。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上海去年已经明确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韧性城市,基本实现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运行安全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市民安全素质明显提升,基本建成能够应对发展中各种风险、有快速修复能力的韧性城市。

如果说,人才、科技创新是一座韧性城市的内核,那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则对建设韧性城市具有先导性、支撑性、保障性作用。

02.加装立体“生命线”,交通建设投资占比超70%

在今年全市城建投资计划中,有一个数据格外抢眼——交通建设投资占比达72.3%!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城市的“生命线”,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自明。而近年来,南京的交通存在着国际枢纽功能偏弱、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转换作用未充分发挥、支撑辐射周边的综合交通网络不完善等问题,与省会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1.jpg

南京南站。铁路南京站供图

就拿高铁来说,虽占有先机,却仅直接衔接6个方向,与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地区缺乏直通的高铁联系,往苏中地区及合肥(武汉)方向运力不足,乘火车从南京到省内一些城市,甚至比南京到北京还“远”。

因此,从去年起,提升南京交通首位度便成为省市高度重视的工作。今年,提升交通首位度,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强化城市枢纽功能,依旧是城建中的“C位”。

走马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工地,无一不是按下“快进键”,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打造“米”字型高铁网,今年南京市将加快推进南沿江铁路、宁淮城际铁路等建设。2月19日,“米”字型的重要“一横”南沿江铁路南京段的两个标段便早早复工。这条铁路串联起南京和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等苏南地区多个百强县,同时也是沪宁通道内的第二条高速铁路,今年将进入快速建设期。

2.jpg

南沿江城际铁路南京段全面复工。通讯员 高敏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从去年开始,南京市6条过江通道同时在建,规模空前。今年虽有疫情影响,但6条过江通道目前都已全面复工。2月25日中午12点,长14.6米、宽35.6米、高3.6米、重达407吨的钢箱梁被缓缓吊起,南京长江五桥南塔钢箱梁正式开始吊装,标志着五桥主桥组合梁吊装工程量过半;2月28日,和燕路过江通道左线隧道已经掘进926米,接近全长的三分之一,右线盾构已掘进12米。

1.jpg

2月25日,南京长江五桥南塔,一对重达407吨的钢箱梁吊装到位,标志着长江五桥全面复工。通讯员 郝强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宁马高速扩建工程重要节点油坊桥互通,是南京交通史上规模最大的立交,目前已经进入桩基施工和桥墩的钢结构架设。

1.jpg

在宁马高速油坊桥互通工程建设工地,工人和工程机械正在作业建设匝道桥的路肩。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 摄

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位居全国第四的南京,今年依旧咬紧不放松,地铁建设将按照“9+2”的计划推进。目前,9条在建线路中,1号线北延线、2号线西延线、5号线、6号线、7号线、9号线、宁句线和S8南延线都已全面复工,10号线2期工程目前正在招标阶段。此外,力争3号线3期工程和4号线2期工程年内开工。

城际轨道交通是近期高层会议中频频提到的热词“新基建”领域之一。在宁句城际建设工地,数台大型挖掘机伸出长长的“手臂”,对车站深基坑进行作业。“我们要精准施策,科学复工,把延误的时间追回来!”在汤山站,中南土木宁句城际TA01标六工区项目部经理郑世刚说。

1.jpg

在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汤山段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忙着建设高架桥墩。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 摄

南京地铁宁句城际工程管理处副处长赵连军介绍,宁句城际作为全市第一条跨市域的轨道交通线路,共设车站13座,目前已有5座地下车站完成围护结构,1座高架车站完成主体结构封顶,2座高架车站完成下部桩基施工。

03.提升防灾避难能力,506幢危房今年消险,新建13个应急避难所

围绕“城市安全”补短板,市委主要领导提出,要加大应急管理、防灾避难等城市安全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力度,切实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正是因为有了“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未雨绸缪,此次疫情爆发后,南京才可以从容将确诊者全部集中收治于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2.jpg

鸟瞰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D病区。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不仅如此,大年初三,南京市委市政府又紧急决策,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启动应急扩建工程。多方协同作战,仅用了20多天时间,便交付72间应急隔离病房和32间医护人员隔离用房。在同步建成的扩容空间内,3天还可扩容至288间的病房收治规模。“基础设施是永久性的,地上建筑可以随时变动,这就是平战结合、应急与永备并存的‘南京模式’,为我们的城市提供了一个弹性储备。”市质监站总工程师周友根说。

平战结合还体现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中。在国防园内,应急淋浴、应急厕所、应急帐篷等分布在广场和草坪中,与景区融为一体,一旦发生灾害,可迅速投入使用。目前这里作为中心级应急避难场所,可供3770人长期避难宿住、7540人短期避难宿住。

1.jpg

国防园内,应急避难指示区域,暗厕、淋浴水路隐藏在草坪下。南报融媒体记者 何钢 摄

今年国防园将实施二期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将清凉山体校纳入进来,进一步扩大避难规模。此外,今年南京市还将建设团山公园、三山湖公园两处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白鹭洲公园南园等13处固定避难场所,增强城市的抗灾防灾能力。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经过摸底登记,全市主城区内现有危房506幢,“不能让居民住着危房进小康!”市领导在城建城管大会上郑重承诺。

在疫情防控任务依然繁重的当下,南京市多个危房治理项目已经动了起来。“疫情还没结束,区领导就带领房产局、街道、社区,来我们这里检查推动05幢危房消险翻建工程。”3月5日,原先住在虎踞北路4号05幢的居民张玉延给紫君发来了微信和两张现场图片,他和邻居们都期待着今年底重新搬回“新居”中。

2.jpg

虎踞北路4号05栋翻建项目效果图。鼓楼区供图

上周起,八宝前街危房翻建项目的施工工人也已陆续进场。

“2月20日,我们以工作小组名义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推进危房治理工作。”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今年4月底前完成所有翻建项目的设计方案审批。改造按“留、改、拆”三种治理方式分类指导各区推选示范项目38幢,通过示范带动全市危房治理工作。

04.补齐生态短板,13个项目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生产方式集约高效、生活方式绿色健康,才能真正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鲜明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今年,围绕“和谐共生”,我市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领域的基础设施短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2.jpg

大厂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施工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顾小萍 摄

大厂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在春节前就做了关键线路连续施工的安排,整个春节假期也一直是“无休”状态。“我们正按照既定目标倒排工序。”项目负责人杨猛在接受紫君采访时介绍,100多名工人已全部进场,正在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同处江北新区的高新区北部污水处理厂项目,眼下也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全速推进工程建设。  

“按照计划,两个项目都必须在年底前交付使用。”江北新区水升办程庆松表示,近年来新区人口增长迅速,201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较2015年几乎翻了一番,加之企业的集聚,生活和生产污水快速上升,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处理设施建设必须“提速再提速”。

2.jpg

高新区北部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效果图。通讯员 倪佩军 南报融媒体记者 何钢 摄

目前,高新区北部污水处理厂项目日处理能力只有2.5万吨,扩建后将在今年底达到8.5万吨,大厂污水理厂则在今年底达到9万吨/日的处理规模。

与此同时,江北新区研创园片区的12万吨/日的净水设施项目也正在进行相关方案研究。“按照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到2035年,大厂、桥北、高新区北部三大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将分别达到18万吨/日、30万吨/日、30万吨/日。”

和江北新区一样,江宁地区的污水处理项目也是“火力全开”。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于2月25日正式复工,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总体建设任务的65%。江宁区城东污水处理厂项目已完成总体建设任务的近八成。

“黑臭水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滞后,污水处理能力赶不上污水产生量。打赢污水治理攻坚战,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补齐污水收集和处理的短板。”市水升办相关人士表示,铁北污水处理厂扩建三期、八卦洲污水处理厂建设一期等工程均将在今年内建成投用。同时还将推进城北、江心洲、城东、城南、仙林五大片区污水收集系统污水管网新改建工程,增强片区污水输送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主干管网缺失、污水浓度偏低等问题。

1.jpg

铁北污水处理厂。通讯员 张庆五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紫君了解到,到去年底,全市共建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59座,总处理能力为255万吨/日。今年13个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后,污水处理能力将再增40万吨/日。

根据目标,今年南京市还将取缔、清理、规范一批排污口,落实21条市控入江支流整治措施,确保入江支流控制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同时开展河道管网大整治,将推动实施外秦淮河清淤、北十里长沟东支等33条河道水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确保达到“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的目标。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