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上海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互花米草纪实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15 09:16:05

打造生态治理中国样板——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互花米草纪实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之美誉。在上海城市的东北部,就有这样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守护湿地和迁徙水鸟而建立。

1.jpg

生态修复区生态效果显著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最东端,处于长江口的核心部位,是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鹤类5类鸟类类群作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生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1.55平方公里。东滩保护区在东北亚鹤类迁徙网络、东亚雁鸭类迁徙网络和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网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水鸟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历年共记录到各种鸟类29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5种。据监测数据推算,每年在保护区栖息或过境的候鸟数量达百万只次,有11种水鸟的数量达到或者超过迁徙路线上种群数量的1%。此外,东滩保护区地处长江入海口,这一河口生态系统为长江洄游鱼类在江海之间洄游中对盐度变化的适应以及产卵、索饵育肥提供场所,是长江口重要的自然资源遗产库。

东滩保护区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对于新生河口沙洲湿地保育、迁徙鸟类保护以及我国履行国际湿地公约和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东滩保护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挫折,互花米草的入侵就是一大问题。

外“草”入侵问题堪忧

2.jpg

小天鹅 陈婷媛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市有关部门为了利用长江上游泥沙资源,加快滩涂淤涨成陆,保护沿江一线海塘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在崇明东滩等地陆续引进并种植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是禾本科多年生高秆型植物,根系庞大,植株生长稠密,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扩散速度是芦苇等土著物种的3-5倍,具有“一年成活,两年长沸,三年外扩”的特点。由于当时对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没有深入的认识,且崇明东滩尚未建立自然保护区,没有及时采取人工干预措施,互花米草扩散速度远远超过想象。截至2011年,互花米草在崇明东滩的分布面积已达到21平方公里左右,并仍以每年3-4平方公里的速度向保护区核心区扩张。互花米草的迅速扩散,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影响。

严重挤占了东滩土著植物群落的生存空间。在崇明东滩东部,互花米草入侵导致海三棱藨草带的带宽从2002年的1.5-1.9公里下降至2012年的200-400米,且海三棱藨草中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互花米草斑块。海三棱藨草、芦苇群落是许多水鸟的重要栖息地,海三棱藨草的种子与地下球茎是一些雁鸭类与白头鹤等水鸟的主要食物来源。海三棱藨草、芦苇等土著植物群落大面积消失,对迁徙的水鸟将会是严重的打击。

改变了东滩整个滩涂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互花米草的发达根系具有很强的促淤、防沙固沙等作用,加速了泥沙的沉降,促使崇明东滩滩涂淤积和滩面高程的抬高,使滩涂盐沼湿地加速向陆生化演替发展,盐沼湿地的生物栖息地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潮沟是鸟类重要的觅食地和休憩场所,互花米草的强势入侵蔓延,改变了崇明东滩中北部潮沟发育的形态和速度,大部分潮沟消失,严重影响到潮沟中各种生物的生存,对鸟类停歇觅食造成很大困难。

对东滩主要保护对象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表明,互花米草群落中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和密度远远低于本地植物群落,并且改变了崇明东滩的底栖动物、昆虫、鱼类的群落组成和结构,严重威胁崇明东滩的生物多样性。互花米草的入侵,还进一步威胁到鹭类、鸻鹬类等鸟类的主要食源,直接导致了互花米草覆盖区域鸟类生物多样性的明显下降,威胁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在崇明东滩的栖息。

生态修复全面展开

1.jpg

生态修复区俯瞰

作为国际公认的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如何尽快控制住互花米草的扩张,改善入侵地的生态系统质量,稳定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是摆在东滩保护区管理者面前十分紧迫的问题。

2006年起,东滩保护区在上海市林业局的领导下开始联合市科委等20多个委、办、局以及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有关高校开展互花米草生态治理的研究,经过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互花米草控制与治理人工强干预的工作思路,针对东滩互花米草分布特点和生物学习性,创造性提出“围、割、淹、晒、种、调”综合治理方法,形成大规模清除互花米草技术综合集成。并在中央湿地补助资金、市级城维资金的支持下,于2010起在保护区捕鱼港区域开展多个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中试示范项目,集成物理、生物和工程等多种手段,治理互花米草取得初步成功。

在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的时代背景下,立足“科学治理、依法保护、持续发展”的“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简称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正式立项,并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

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总投资为11.6亿元,采取生态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途径,包括互花米草生态控制、鸟类栖息地优化和科研监测基础设施三大建设内容,共分三个阶段实施,一阶段主体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围堤、涵闸和随塘河水系构建,二阶段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及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内容,三阶段主要为堤外互花米草治理、闸外防淤减淤工程、配套生态监测系统等。

修复实践成效显著

2.jpg

漫天飞舞的鸻鹬 张斌摄

历时近5年的建设和持续修复,2018年底,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取得决定性胜利:建成围堤26.9公里、随塘河50公里、涵闸4座和东旺沙水闸1座,治理互花米草25367亩,种植海三棱藨草1500亩、海水稻426亩,营造岛屿56个,修复营造河漫滩优质生境近45万平方米,形成了近4万亩环境相对封闭,水位可调控管理的修复区。在互花米草控制、鸟类栖息地优化以及土著植物恢复等核心目标实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水位调控和带水刈割,实现了95%以上的互花米草灭除控制率,彻底扭转了互花米草在崇明东滩大肆扩张蔓延的严峻态势。与此同时,经人工种植和自然恢复,东滩土著物种芦苇、海三棱藨草等逐步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改善并趋于稳定。

引万千候鸟自在栖

1.jpg

鸟类喜欢的漫滩

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区域内生境明显改善,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根据监测报告,修复区内主要土著植物(芦苇、海三棱藨草)的生长面积达到1.4万亩,鱼类种类8种,大型底栖动物24种。2017年、2018年连续监测的数据显示,生态修复区内外鸟类种群数量均明显增加,其中修复区内观测到的鸟类数量累计达到191811只次,种类多达72种,其中有东方白鹳、小天鹅、鸿雁、红头潜鸭、黑嘴鸥、黑脸琵鹭等10余种珍稀濒危鸟类在工程区域栖息,修复区内外呈现出苇荡摇曳、水清鱼跃、万鸟齐飞的自然美景。

中国经验大国风采

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获评2016年度中国人居范例奖、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2018年首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等荣誉。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成果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部署,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生动实践,是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一个标杆,更是为国内外湿地生态修复贡献中国经验的一个样板。

2.jpg

黑嘴鸥 张斌摄

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涉及专业领域多,施工环节极其复杂,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规模最大的以控制外来物种,修复、恢复迁徙水鸟栖息地功能为主要目标的生态修复工程,对探索滩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深远影响。整个项目历时5年,参与及支持单位逾40个,累计投入施工人员3000人,清除互花米草3000吨,营造优质栖息地近3万亩,这样规模的生态修复实践当时在国内外尚无先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有利于推动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将对国际环境发展事业产生重要影响、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上海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建设“美丽中国”初心和使命,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就是这样的写照,大规模清除互花米草技术综合集成,大规模营造异质性、多样化生境等生态治理方面的技术革新与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以及世界组织约20批次近百人前来学习交流,借鉴在互花米草治理、鸟类栖息地营造、工程项目管理和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为促进滨海湿地的有效保护与管理和世界范围内外来物种入侵治理树立了全球典范,提供了中国经验。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