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摄影师颜长江:当我们谈论河流,是要把河流当做大的生命(2)

来源: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06 18:15:09

颜长江拍摄三峡,由2002年初奉节,“三峡第一爆”开始。当时他是做报道的记者,“见到大时代的大事件,确实是风云壮阔的感觉。”而后秭归爆破,爆破之后,是“拆”、迁。他到了秭归。“秭归呈现‘诡异’之相。生活还在热气腾腾进行,其实差不多所有政府机构都已撤走——以前的官方建筑实际是农民进驻,他们短时期地成了‘主人’,甚至伪装成以前县城的合法继承者。比如政府的宾馆,明显是农民承包了,营造出依旧官方的感觉。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仿佛还是那么热闹,只是房屋二楼以上都是空的。”这种状态给了他一定的刺激,“让我想象一个城市的出路,老百姓以后的生计。从奉节到秭归,古往今来,中国的文明,历史,现实,所有的中国在一瞬间,以飞跃、自我暴露的——解剖状态——出现在你面前。你看到它所有的美,力量,所有的苦痛。”

秭归县香溪,王家吊桥(2002.5.26) /颜长江作品


川江地带,云阳,万州,一直到重庆,看起来很普通的江岸,实际是“真正的田园生活”,他遗憾还是去得太少。“长江三峡本身‘凶恶’,田园生活不那么高度发达。过了奉节往上,两岸相对比较平缓,有山有水有田园,人们通过数百年的经营,让那里的田园生活比较精致,该有桥时有桥,该有庙时有庙。”实际长江边每个城镇在古代相对富裕,因为有码头——古代重要的交通干道。每个村镇都优美,“文化象征物,比如桥梁,庙宇,碑刻……是非常多。尤其清末,公共工程都完成得比较好。每个镇都有所谓‘九宫十八庙’,很少有10个以下的。张飞庙,王爷庙,禹王宫,都是保护江上行船的,还有川主庙,是祭祀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的。”宫与庙,他见过一些,在西陵峡秭归桂林村见到陆游曾写过的江渎庙,见到那里的人们背水,也正是陆游曾详细描写过的。“每个镇基本也都有湖广会馆,四川会馆,江西会馆……码头文化、移民文化象征物。”因为移民的缘故,峡江一带,广东建筑、徽派建筑,也是到处可见的。“这启发我们,移民,应该带着‘文化’走,带着‘神灵’走。”

长寿区扇沱村,王爷庙(2005.3.29) /颜长江作品

长江让人迷恋,长江的文明也让人迷恋,“不仅是古老的,而且是生生不息的。”

长江三峡面临改变,三峡子弟颜长江去寻找即将消失的风物。“首先怀古而去,是针对现实问题,关注人。”“城市被拆了,慢慢显出‘历史’,于是把视野移向历史。”在即将蓄水的时刻,他看见“古城”完整出现,“现代加了很多东西在上面,把古城埋住了,此刻看到一座座完整的城墙,多么珍贵。”去寻找残存的文明的痕迹,“格外珍贵,格外美。”

他热爱“桥”。在他的摄影作品以及文字作品里,当他展示一座桥时,比其他所有更是包含热情。“桥的优美,是难以言传的。”

隔着十多年的光阴,他怀念巫峡一条溪涧口子上的无夺桥,“江上轮船上,十米二十米之外,看到绝壁之上、幽深的一道门缝一样的峡谷里,这样一座桥,你只有惊叹:美。就想站上去。”有一天站上去了,“无敌之美。古朴。桥身是平的,两端紧贴山壁划出悠美曲线。在我以为是三峡最漂亮的桥。”无夺桥,以及也很美的无伐桥、无暴桥,是巫峡纤道上的三座兄弟桥,“是绝壁上开出来的,都是光绪年间的。”它们都在淹没前拆掉了。

还有涪陵(蔺市镇)的龙门桥。“是某种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古桥。体量巨大,170多米长,高,宽,可以走汽车。桥身上的雕刻也是巨量的,一个龙头近四米高,除了龙头龙尾,桥身还雕刻有石狮,石象,石人,宝瓶……”龙门桥没有整体复建,是他很遗憾的事情。

蔺市,龙门桥,2003/颜长江作品

还有万州的海安桥。“在山里面,无人知道,现在还保存完整,蓄水到不了那里,画意优美,是极端的——石黑瀑白,溪小桥高,空山无人,水流天静,人好像进入另一个世界。由于无人关注,也可能慢慢毁坏。”有个习俗,据说那里的人治病,要把桥上面的一块桥石推下河,“每次去,石头就会少一两块。”

桥与长江边的庙宇一样,“古代讲究风水,环境美学,它们是最好的点缀。基于那里特殊的地理关系,那里的富裕,人的性情,长江边的桥都建得非常合适,优美,工整。”“山水画里,优美的山水出现时,必然有很好的桥。”

走到哪里,他都问有没有桥,“主要是桥吧,高一点的(一般)不会拆掉。”

还念念不忘云阳双江镇的一座“无名之桥”,“走过好几次,极端之美。”叹,“拍也拍不好。”“桥下的石头,瀑布,非常好,哎呀。旁边有个一人高的小宝塔。哎呀。”——较低位置,又有一座大点的桥,接近淹没线。“在这儿正想上个厕所,看到上面挂着一条蛇,‘噗’掉进了粪坑。”当天他看见好几条蛇,“在大白天跑出来。它们远远地感觉长江在淹没。”

他曾在日记中写:看到桥“心里就平静了”。“人都需要抚慰。哪怕一个小景,也足以代表中国的文明。这欣喜就如捧着石涛的画,或者说就如在《清明上河图》里一样——我在其中。”

他曾经归纳过三峡72绝景,“如龙门桥所在的那个镇的一个老人给古镇即将消失的风物写诗一样。”“比如还是在云阳,江中船上,见孤峰一座,高几十米,上有小庙,下有小桥,桥下有瀑布,是绝景!”“云阳的瀑布也是非常美,有天船上看到有人牵着白马从一大瀑布走过。那里的红砂岩把瀑布塑造得极其优美。山上的柏树也是很好,像东山魁夷的作品,下半部分瀑布像是文徵明、沈周画出来的。”他遗憾没有拍下来。

长江两岸也是漫天神佛的世界,石刻(注:即摩岩石刻——中国古代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广布。在王维写过,苏东坡也写过的长江绝壁之上的(云阳)下岩寺,“石窟似寺庙,唐朝大佛就有四尊,三五米高,还有成千上万小佛,岁月悠久模糊不清。有的在‘文革’毁坏了,我也是见到它们最后一面。小佛也就手指这么大,一个一个漫天都是。或许不及大足石刻知名,但点缀在江边,不在技术之美,而是意境之美,在于与山水的结合。三峡也是一样,是完美融合各种元素的整体。在一些地方能看到很好的古建筑,周围破烂得很,只能做局部缅怀;而在三峡看到的从来是一体的。我见它们默默无言,它们见我也默默无语。诚如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也应如是。”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