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云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云南景东自然保护区——在智慧的幸福路上

来源:中国林业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18 11:12:03

景东,一个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的小县城,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1812公顷,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3355公顷。

灰叶猴(唐云照)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我们对景东无量山灰叶猴进行了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显示生活有43个群体,2000只左右,实地调查记录到大寨子灰叶猴群体达105只。

2002年云南哀牢山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无量山大寨子西黑冠长臂猿监测研究站。研究人员自2003年起开始了大寨子地区的长臂猿“习惯化”研究工作,大寨子地区最高海拔3200米,最低海拔1300米,最大坡度达到了90°,长臂猿家庭的活动领域一般在100―200公顷间不等,研究人员要“习惯化”一群长臂猿,要获得一丁点数据往往要克服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和付出诸多努力攀越、来回奔波于各个山头间追寻长臂猿的踪影,很多时候从早上5:00点工作到晚上10:00点依然一无所获,研究人员的身上常常布满被各种蚊虫、蚂蟥叮咬的痕迹,还要防止和黑熊、野猪来一场令人血液都能静止的艳遇。2013年,管护局决定在大寨子监测站建立西黑冠长臂猿视频监控系统,这对我们局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首先要在近50到70度的陡坡上作业那是需要具有挑战精神的,稍有不慎便会滚下高不可丈量的陡坡,还要一趟趟地来回运送材料,解决电力、通讯、网络问题,好多参与作业的同事都说那种活计上去了就不想下来,下来了就害怕再上去,上山的时候脚如灌铅,下山的时候脚软如棉花,都没有力气,大部分时间,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他们宁愿不吃饭也要把它干完了再下来,就这样我们的谢有能局长和刘长铭副局长亲自带领着年轻力壮的男同事们驻扎在大寨子监测站,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完一个又一个麻烦,历时一年左右在大寨子监测站附近成功安装了13个视频监控探头,于2014年1月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成功实现了在管护局监控室对无量山大寨子地区长臂猿远程视频追踪拍摄,活动画面实时进行远程监控及切换,我们的系统成了全国第一个西黑冠长臂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我们也做到了将视频通过专网远程操作成功传到了昆明动物研究所和北京信息中心,管护局的监控室每天吸引了众多的新闻媒体和同行单位的参观学习与报道,我们的西黑冠长臂及所做的保护成果一夜之间家喻户晓,西黑冠长臂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将景东无量山推向了世界,比人们从《天龙八部》里认识的无量山更吸引人眼球的是无量山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及丰富的物种基因库。经常光顾视频的还有生活在大寨子地区的灰叶猴,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带着呆萌表情一大家子迅速占领一整棵大树,坐在树上或取食、或打盹、或依偎、或打架、或育儿、或调情、或腾空翻飞......,坐在视频监控室里看着的这一切时常让人恍惚是在看一场动物总动员电影或者是一期《人与自然》的新节目。野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探头像一只只守护在深山的“千里眼”,让管护局收获了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视频资料,弥补了监测人员人为监测缺陷,让野生动物的自然生活行为及习性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为科研监测全面地了解该物种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科学依据,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物种和栖息地环境多了一双双保护的眼睛。同时景东县也因此收获了“中国黑冠长猿之乡”和“中国灰叶猴之乡”两项殊荣。

西黑冠长臂猿(唐云照)2010年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调查显示无量山有87群500左右;2011年景东、双柏两县哀牢山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与分布联合调查显示有14群,个体不详。

保护局的智能巡护之路始于2012年的HOLUX M-241 GPS,这个巡护GPS只能记录点与轨迹且需要及时导出数据,它的应用为我们记录和展示了管护员每天的巡护轨迹,让我们进一步掌握了管护员在一段时间范围内的巡护力度与广度。2016年管护局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采用了移动智能巡护终端,这种巡护终端可以更为直观实时地了解到管护员每天的巡护状况,也不必让管护员每个月需要固定到管护站导出巡护轨迹,他能自动将巡护的轨迹传回管护局的后台,方便管护站及管护局及时调阅巡护状态。2018年至今管护局的智能巡护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第三代智能巡护设备实现了实时在线监管的同时也实现了后台数据的自动化管理模式,管护局只需在管护局后台便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当前管护员的巡护状态,并且管护员的巡护需要达到管护站及管护局的要求才能算一天的完整巡护统计,并且这个巡护终端是利用移动的技术,与移动卡绑定,更加高效的掌握了管护员的巡护工作开展情况与出勤情况。我们的管护员每天只需要带上移动智能巡护终端就能将看到的惊奇之物,美丽的自然景观,被破坏的植株,遇到的违法行为,走过的轨迹等等通过一键操作自动传输回管护局的后台,真正做到了信息迅捷与共享。同时该智能设备也应用到了管护局对职工的工作管理中,也能每天实时掌握各位职工的工作状态。管护局的移动智能巡护终端使管护局的整个管理工作都走上了一条更高端的信息化之路,管护局只要在后台便实现了对每位职工及管护员每天每时工作状态的全局掌握,这样就将人事管理工作做到了彻底的公平公正、透明清晰,人员工作状况一键明了。   

2012年管护局第一次尝试红外相机,本意是应用于资源管护管理工作,主要在进山路口,重要路段安装红外相机,用于获取进入林区从事违法行为人员的犯罪证据。安装的红外相机也的确获取了不少违法人员进山的有力影像证据,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萌蠢的野生动物的影像与倩影,管护局也就加大了红外相机的使用力度与广度,又采购了更为先进的红外相机作为重点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工作上。从使用至今,收获满满,也越来越有了更多的惊喜,不但获取的影片质量阡来越好,拍摄到的物种也越来越珍贵,种类繁多达到了20多个物种以上。红外相机的应用让更多的违法者止步,同时让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神秘面纱和隐秘踪迹更加自然地就展现在世人面前了,可谓一举几得。   

记得第一次到管护局的时候,管护局的电脑是那种14寸的486,那时没有人叫电脑,都叫计算机,仅用于处理公文,每个单位会电脑的叫打字员,也仅会打字;到管理站报道的时候,管理站连286都没有,也没有相机、电视,最先进的设备就是那部电话了。城里第一家网吧像稀有物种一样也在那一年诞生在我们这个小县城,所有的电脑都不联网,玩的最早的游戏是单机版的罗马复兴和红色警戒那种,也就刚从大城市毕业的几个大学生会玩,偶尔遇到从你跟前经过的腰间别个BP机的人,那种昂首挺胸的人生优越感让你现在想起还是很想棒揍他,很多人都不认识互联网是什么鬼,更别说还有更厉害的物联网、“伊妹儿”、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也没法想像1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依赖它们比吃饭睡觉都重要,现在的许多人不吃饭不睡觉一两天啥事都没有,活蹦乱跳、精神劲十足的,可离开网络一两天便会变得失魂落魄、蔫不唧儿。那时的电脑行距、字距、行高、段落等好多都需手动设置,我现在怎么努力都已记不起来不用鼠标应该怎样将它们打开来了。第一次跟老同志进山巡护,对林区的山形方位判读只能靠着那几张带着古老黄色皱巴巴的黑白地形图,爬完从村上到保护区界线的大坡真正进入林区的时候,心里倒是被震惊和震撼到了,踩着松软吱吱作响的千年落叶或布满绿苔藓的泥土,钻过那些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长着奇形怪状叶子它不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的千年古藤,看着与天比高的千百年古树,完全不知科属种名的奇特灿烂花儿,嗅着那些个兰花的芬芳,有一点甜,有一些幽,几乎不想挪动脚步,就像置身森林童话里的仙境,却又那么的真实可触,可是这么美丽的景象除了我们保护区一线巡护人员外,世人活一辈子都不可能梦见,那时也没有能把它们直观展示出来的设备,它们就这样成为自然的秘密尘封在天地万物间。那时的保护区工作就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进山巡护再巡护,才能发现哪棵界桩又被哪个村民偷偷背进去了一大截或者因为东家对西家不满而到保护站告了一状,你才发现保护区里的大树又被西家干了几棵作柱子了,要获取保护区里的林区信息,掌握林区动态变化很是艰难,那时保护区工作与信息技术八杆子打不着!我们现在每天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等不同的社交平台向朋友们实时展示巡护中奇奇怪怪的生物之美,我们随手一拍一发瞬间便能惊艳整个朋友圈,关注度及点击率常居榜首自不在话下,这些先进的人工智能设备的应用成功地让更多的人不知不觉间就能自觉关注并参与到我们的保护行动中来,从而实现共同维护我们美好家园的目的。

景东管护局第三代智能巡护管理后台截图(报警记录)

今天景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以3S和GIS技术为基础,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真正实现了保护区的智慧化管理,做到了坐在办公室便能“一眼观天下”统揽全局,整个林区治安动态获取信息可靠神速,管理工作更为智慧便捷,科研监测更为准确有力,各种信息技术的成功使用进一步提升了保护区各项管理工作,也让所做的各种保护措施及成果及时得到见证,更加彰显出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是一代见证着信息技术从起步到迅猛发展的幸福路上的一代人,体会了各个行业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不得不说移动、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世界各个角落间的亲密联系,让所有的一切都更加实时、直白、直观,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万物互联”或“一切皆可连接”。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