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绿色金融

旗下栏目: 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 绿色金融

学术期刊界首次刊发“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专题报告

来源:中国金融学会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22 22:11:35

8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重阳”)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承办的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成果发布会暨“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前沿研究30人论坛成立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出席会议并做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介绍了三个领域进展情况和他的一些看法,包括为什么要推动“一带一路”的绿色投资?怎么来推动?以及“一带一路”绿色能源融资问题。

1.jpg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做主旨发言

一、为什么要推动"一带一路"绿色融资?

第一,"一带一路"国家,尤其像中亚、中东和非洲的许多国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空气污染、荒漠化、干旱情况非常严重。第二,本世纪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气候变化,可能海平面上升,大片沿海地区被淹没,导致大量难民以及严重的政治问题。应对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都需要大量绿色投资,尤其是未来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将在一带一路发生,而基建项目对气候影响巨大。第三,需要防范由于气候和环境影响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很多参与者是银行和投资基金,如果投在那些污染型、高碳的产业上,其投资很可能会变成搁浅资产或不良资产。第四,投资者需要防范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如果在"一带一路"建设投资过程当中发生环境事故就有可能被起诉、被罚款,最后会演化为金融风险,甚至导致破产。

二、如何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

最近,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我们呼吁参与签署协议的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把可持续性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充分理解他们所投资项目的环境风险,披露环境风险,使用绿色金融工具和绿色供应链方法等等。“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得到了全球业界尤其金融界非常热烈的响应,已有三十家全球大型机构签署了倡议。

除了GIP作为组织金融机构强化绿色投资能力的平台之外,还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考虑去做,比如政策层面上,能不能考虑由国家制定一套强制性的对外投资的环境评价要求。另外,应该考虑利用出口信保机制支持“一带一路”绿色项目,减少对“一带一路”非绿色项目的支持。

三、“一带一路”新能源市场情况

第一,从装机容量、投资量等等角度,中国已经是全球新能源最大投资者;我们也是“一带一路”新能源投资最大的设备提供商和EPC服务提供商,未来"一带一路"要做绿色投资,尤其要做能源绿色转型,中国将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第二,“一带一路”地区新能源投资的总量和增长率都会非常大的。第三,融资方面,充分利用一些低成本资金来源,包括各类增信机制、国际组织的软贷款等。第三,要帮助“一带一路”国家强化他们的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和对高碳项目风险的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在主持中提到,绿色金融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中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浓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是“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怎么把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他认为绿色金融就是转化中最重要的工具。中国绿色金融实际推进过程,恰恰代表了中国巨大的改革和发展过程。

2.jpg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在主持会议

他提到,今年4月份第二届国际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召开的时候,习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一带一路”建设的其中一个特点是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在过去一两年左右,随着“一带一路”更加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又进入到“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并且塑造绿色金融助力“一带一路”,这背后实际不只是折射了中国自身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中国往外走,在探索和引领国际治理,改变国际规则的过程。这个变化不是国内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但的的确确反映了中国往前走的过程。

关于绿色金融与绿色“一带一路”的理论研究、学术研究,他提到,人大重阳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的大力支持,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合作,推出学术期刊界的第一次关于“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专题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作为中国学术界的顶级刊物,刊发相关文章也是对“一带一路”和绿色金融问题研究的重视和认可。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的主持下,参会嘉宾共同参与“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前沿研究30人论坛启动揭牌成立仪式,并同时启动人大重阳《绿色金融研究专报》。他说人大重阳在各方支持下推出《绿色金融研究专报》,这也是和相关的部门进行合作、将进一步夯实人大重阳的研究产品的一个新尝试。

3.jpg

“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前沿研究30人论坛启动揭牌成立仪式

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秦宣的主持下会议发布了三项“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成果。

3.jpg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秦宣主持研究成果发布

亚洲开发银行绿色与低碳发展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中心客座研究员莫凌水发布《“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标尺和绿色成本效益核算》研究报告时提出,该研究将回答绿色投资评估的两个核心问题:如何评估投资活动的绿色性,如何在投资评估中合理地体现“绿色成本和绿色收益”,并探讨解决绿色投资中成本和收益不匹配的市场机制。

“一带一路”投资活动的绿色性评估需要考虑:绿色属性的相对性、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的统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等三个原则。

基于绿色成本和收益核算的财务评价,要考虑来源于上游企业传递下来的成本以及绿色投资企业生产绿色产品需要提供配套的生产设施及支付的额外生产成本。按照绿色额外成本的形成和传导, 进行绿色成本和绿色收益的分配。从而根据绿色成本和收益在供应链之间的分配,将绿色成本和绿色收益同时内部化,合理地评估绿色投资财务可行性。

为保证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性,她建议,建立“一带一路”投资绿色评估机制:1、开展“一带一路”绿色投资评估的试点、示范;2、实施绿色额外成本分摊、绿色收益分享机制;3、通过市场机制建立“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战略联盟;4、建立绿色投资评估机制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政府需要制定评估方法指南、建立投资评估的第三方认证制度和绿色投资信息披露平台;5、推动绿色评估机制国际合作和互认,尤其是在绿色评估方法、第三方认证、信息披露方面上与“一带一路”国家沟通。

人大重阳绿色金融部副主任、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明弟发布了《金融助力绿色“一带一路”:进展、评估与展望》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投资的绿色化进程:进展与建言》两项报告。

在发布《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倡议:评估与展望》时,曹明弟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战略性公共产品。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差异性、生态脆弱性、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不断提高的国际环境标准和中资企业“走出去”在投融资方面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绿色金融体系。自2016年开始,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令全球瞩目,中国在金融界的绿色领导力亦获得国际赞赏和支持。绿色金融在中国发展的政策和实践,可以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提供目标、方向和镜鉴。

一、“一带一路”需要绿色发展。总体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一带一路”区域的生态环境禀赋有优势,但脆弱性大、环境绩效低;资源丰富,但能源消费大、效率不高。沿线国家环境相关制度不完善、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水平相对不高、环保投融资缺口较大,成为制约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瓶颈,亟需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情况。中国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投入运营、发挥作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

同时,中国通过自身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实践经验带动了“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的大发展。运用G20平台组织开展国际性的交流合作;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债券,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积极推动绿色债券国际市场发展;三是支持和推动绿色金融“一带一路”的交流合作。

三、“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展望:进入共生发展新时代。发展绿色金融是中国国家战略性优先事项,也成为相关国家的发展共识,获得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将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进入共生发展新时代。“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将呈现中国和一些国家助推、一部分带动大多数国家发展,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赶学比超、各具特色的局面。“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估算规模在百亿元人民币左右;“一带一路”环境治理将受益于绿色金融“中国标准”;绿色投融资评估工具、成本和收益核算及分摊、风险定价和分担将不断做深做实;环境等信息披露更为规范透明,沿线各界绿色偏好明显提升。

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各个国家,由于生态环境的一体性,而发展到绿色金融的共生发展,国际资金与绿色产业的水乳交融,最终进入绿色金融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绿色金融”。由于中国首倡“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在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和国际领导力,对于推动“一带一路”绿色金融责无旁贷,和相关国家一道,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好绿色金融的优势,推进“一带一路”绿色金融进入共生新时代,实现“一带一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在代王文院长和杨凡欣副研究员发布《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投资的绿色化进程:进展与建言》时,曹明弟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绿色投资关注度不断提高,巨大的绿色投融资需求不断得到激发,为新一代绿色产品和绿色技术提供了广阔市场。

一、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的“绿色化”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建设是绿色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通过顶层设计构筑对外投资的绿色化进程。

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呈现以下变化特点: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流量连续快速增长;2. 投资区域不断扩大,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增幅显著;3. 投资行业逐渐多元化,投资结构逐步优化;4.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日益加强。

三、中国对外投资需要绿色化,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环境监管行动及国际“绿色经济”倡议强化绿色投资可行性。(二)全球环境法律法规要求投资绿色化。(三)国际民众环保意识推升投资绿色化需求。(四)发达国家已完成的产业转移与技术升级带动绿色产业投资。(五)对外投资行业集中化趋势对绿色化要求较高。(六)对外投资环境风险值得关注。

四、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中国在摸索建立协同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路上逐渐探索出更加高效、和谐、可持续的新经济形式,形成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协同发展的科学政策体系。金融机构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对外投资绿色化,积极参与推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五、关于推进中国对外投资绿色化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绿色投融资政策体系;第二,建设国际和区域投融资合作机制,打造绿色发展共同体;第三,强化能力建设,发挥企业环境治理主体作用;第四,引导双多边开发资金参与绿色投融资;第五,搭建绿色资源信息服务平台;第六,引导民间组织参与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第七,建立绿色金融监督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政策顾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葛量洪研究所荣誉研究员杨玉峰发布《中国绿色发展历程》研究报告指出,报告七个部分。

一、绿色与转型。今天我们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转型,不光是能源转型,环境转型,经济也要转型。2013年以来,我们真正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的时代,结构性改革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在这个基础上,在全球化,我们在发展阶段已经到了必须引领全球的大国相称的位置上。

二、绿色转型展望。未来30年我们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完成所有的转型任务,实现真正低碳清洁的美好未来。到2050年;绿色转型过程,煤炭一直以来承担着非常主导和重要的角色,未来在能源系统融合中要体现它和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和谐性。我们判断,在230年前后,一系列的峰值就会到来,尤其是煤炭、石油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等等。

三、节能。我们依然把节能作为第一绿色能源,节能依然有非常大的潜力。

四、绿色转型的未来革命性技术。包括1.储能技术;2.氢能;3.核聚变,尤其是灵活的小型核聚变技术;4.基于数字技术的绿色能源系统。

五、全球能源治理与绿色转型。与绿色转型相关的是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最重要的可能是“一带一路”的引领,包括和金砖国家银行、上合组织等等国际组织。

六、开展绿色转型的国际对标。

七、我们选择比较有典型意义和主题相关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

随后会议举行了“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绿色化发展”和“‘一带一路’金融绿色化发展战略”两场主题研讨会,来自官产学研等领域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整场会议大约100人参加。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