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绿色金融

旗下栏目: 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 绿色金融

亚洲绿色债券发行者如何更好地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27 09:34:43

随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迫切以及投资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开发服务公众利益的金融工具至关重要。绿色债券于2007年首次发行,而近年来,仿效绿色债券的各种其他金融工具接踵而来。目前的金融市场已包括多种可持续债务融资工具,如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社会债券、绿色贷款以及可持续发展相关贷款。而在这诸多工具中,绿色债券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明星产品,笔者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进一步梳理我国的不同类型的绿色金融债券,并以三笔具体绿债在国际市场的发行情况为例,从全球绿色标准的协调、政策支持与绿色债券示范发行总量的增长角度来给出相关建议。

一、可持续金融工具的对比

如表1和表2所示。尽管当前可持续金融工具的采用普及化很快,但是绿色债券因为积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监管框架最先进,验证实行最发达,所以仍然是最成熟的工具。在亚洲也是如此:亚洲地区对可持续融资的需求是全球最大的。这在使亚洲可持续金融工具的规模最大化时,应专注于绿色债券发行总量的增长,此后其他持续金融工具的规模将自然扩大。

表1 可持续金融工具的对比

1.jpg

由于绝大多数的ESG资产位于欧洲 (其次是美国),在亚洲绿色债券发行者和全球投资者之间建立沟通渠道无疑地有助于亚洲满足其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的能力。因此亚洲绿色债券的发行者十分有必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积极与国际资本市场衔接。

表2 区域间可持续投资资产的全球分配

2.jpg

二、展望与建议

在此基础上,亚洲绿色债券发行者在政策层面上进入全球资本市场的三个关键途径为:全球绿色标准的协调、政策支持与绿色债券示范发行总量的增长。

1.统一全球绿色债券标准

在ICMA、中国和欧盟的各项绿色标准之上,建立一个框架型的全球绿色金融标准是可行的。在一个全球通用的绿色债券标准框架下,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翻译机制”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不同绿色标准首先变成可比的,进而变成兼容的。为达到这样的目的,亚洲的发行者在国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时可以参考欧洲投资银行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联合报告中的“罗塞塔石碑”概念以及相应的原则和指引 ,如此一来,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项目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实践倒闭理论的完善,将“罗塞塔石碑“拓展到中欧以外的全球层面。

2.为绿色债券发行给与更多政策支持

根据亚洲各地的最佳实践,为促进绿债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亚洲各国政府可以借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成功经验,建立绿色金融知识共享中心。另一方面,在知识教育之外,一定的财政补贴也是必要的。可以借鉴中国大陆和新加坡的经验,为绿债认证环节提供一定财政补贴,甚至像中国大陆各省份一样,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项目产出情况,将补贴拓展到利率、项目担保或项目开发等层面。

3.发行更多的“示范性”绿色债券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印尼政府等都成功地通过发行绿色主权债或准主权债来刺激国内企业或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因此推进开发国内绿色债券市场。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的政府可以向这些先行者学习,在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本市场发行类似的“示范性”债券,通过国家主权背书撬动社会资本更多向绿债领域流动,加快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建设。

在接下来三期的观点文章中,笔者将从三个亚洲绿色债券发行者的不同经验,展示如何能够更好地打开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流。这三个债券发行者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Sindicatum新能源公司和菲律宾RCBC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在国际市场大规模发行绿色债券来吸引国际投资者;新加坡Sindicatum新能源公司则将目标瞄准在对绿色债券和本地货币同时感兴趣的投资者;菲律宾RCBC银行重点通过在国际市场进行小规模的绿债发行撬动了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流。这三个案例都表明了亚洲绿色债券发行者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测试了亚洲投资者对可持续金融工具的兴趣和胃口。

作者:

Mathias Lund Larsen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部负责人

编译:

黄亚厉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马圆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