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绿色金融

旗下栏目: 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 绿色金融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气候投融资项目的问题与建议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作者:刘慧心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9-09 10:35:07

当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气候投融资项目已取得显著进展,项目数量快速增长,投资规模逐年攀升,有效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但相较于一些国际机构,中国开展“一带一路”气候投融资还处于早期阶段,加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基础情况以及项目机制与合作经验的影响,中国开展“一带一路”沿线气候投融资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气候投融资项目的现状,分析当前投资主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下载.jpg

一、中国“一带一路”沿线气候投融资项目现状总览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方企业积极加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建设,已经开展不少气候投融资项目,旨在帮助项目所在国提升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截至2019年底,中国参与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超过160个[1],其中一些项目情况的列举见表1,主要包括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类项目,涉及铁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等多种类型。项目遍布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欧洲等地区,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基础建设需求,提高整体社会的生活水平,还产生了优化当地自然环境、改善社会现状等诸多效益。

微信图片_20200909103603.png

微信图片_20200909103612.png

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气候投融资项目所面临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气候投融资项目会面临来自政治、经济、环境、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风险,相关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会遭遇到许多问题。具体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所遇到的核心问题涉及投资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协调关系、项目的市场竞争问题,以及项目投资的保障机制、融资渠道等问题。

(一) 未能充分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设立的初衷是通过支持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仍然集中于少数国家,同时气候类项目数量占总体比例不及十分之一,项目的数量、规模以及成熟的项目类别均有待进一步发展。未来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选择,中国企业应当在追求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充分地考虑项目在东道国家的社会以及环境效益,以匹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二) 项目竞争加剧引发恶性竞争

“一带一路”虽然是由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但在亚欧大陆乃至更广泛的区域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样也是部分其他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俄罗斯、日本、土耳其等国已发出各自合作倡议[3],一些较小的国际参与方,例如哈萨克斯坦也有自己的基础建设投资政策[4]。更多投资方的参与以及愈加积极的投资行为使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竞争加剧,一定程度导致了项目投标过程中非理性决策的产生。过度竞争往往导致项目执行方不重视对于气候因素的考量。对于本身经济效益就有限的气候类项目,为了竞争投标而过度压低竞标价格、无限制降低实际施工成本对项目质量具有极其恶劣的影响。此外,过度的竞争环境在更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加剧腐败问题,影响项目的实际执行效益。

(三) 投资风险评估和保护机制不健全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已经历许多投资失败的案例,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尝试了各类困难,例如项目中止或项目成本大幅增加,对企业投资效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010年,由中国铁建承建的沙特麦加轻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被业主频繁修改设计方案,不仅提出新的功能要求,且大幅增加运能需求,导致项目工作量和成本投入激增,中国铁建因此巨亏41.53亿元,创下中国海外工程亏损的记录。[5]究其根本原因,企业在项目签署初期缺少对工程进展和相关成本的合理估计,在报价时没有慎重分析合同及规范,导致后续出现对项目的频繁更改和加量。为了保障更多“一带一路”气候投资项目能够有效进行,现有的风险评估理念、评估架构、评估工具等都需要优化和提升。同时,在问题发生后的纠纷解决机制应当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四) 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渠道不畅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背景下,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不仅来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也来自基础建设中对气候问题的应对。据测算,为了达到《巴黎协定》所规定的全球温度增长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在2030年之前所需获得的绿色投资达11.8万亿美元。[6]

当前,中资企业开展“一带一路”气候项目主要通过债务性融资,在执行过程中还面临着众多难题。中资银行的外币资金拆借成本较高、贷款要求较为严苛、融资期限以短期为主以及必要的投保要求都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难度。中资企业进行债务性融资一方面不具有便利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项目担保占用大量公司资产,也影响企业的后续融资。

三、对于“一带一路”气候投融资主体的建议

(一) 加大清洁能源方面投资

在“一带一路”气候投融资过程中,初期阶段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重点开发项目收益稳定性较高,同时又带有优质环境效益的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蕴含体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空间巨大。可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清洁能源的投资,因地制宜地发挥沿线国家巨大的能源优势,在保证环境友好的同时,也可解决沿线国家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建议中国企业借助自身核心技术优势帮助沿线国家发展其目前难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争取在当地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支点项目,以不断改善中国对外投资的社会影响。

(二) 完善投资风险评估和保护机制

中国企业应针对不同沿线国家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投融资策略,通过事前完善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保障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降低项目参与各方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触发风险的可能性。对于已经产生利益纠纷的项目,建议灵活运用领事保护、海外安保等方式,以及国际仲裁、国际商事法庭与相关国际条约等纠纷解决工具,努力为中资企业争取合法利益。建议逐渐形成“一带一路”气候投融资的保护机制,为相关投融资活动提供有效保护。

(三) 丰富债务性融资渠道

在债务性融资的框架下,建议中资企业可以尝试寻求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借助外资金融机构的融资和风控能力进行融资渠道拓展。同时,中国企业也可以尝试更为直接的融资模式进行债务性融资。部分企业已发行了“一带一路”绿色债券,并获得了市场积极认购。在实际操作中开发风险较高项目时,也可通过债券的方式进行再融资,以替代前期建设和运营前期的贷款成本。通过以上方法,企业可以灵活运作,不断寻求更为合适的债务性融资组合。

(四) 充分利用股权性融资途径

“一带一路”投融资过程中除了债务性融资外,也应适当发挥股权性融资的作用,在吸收更为广泛资金的同时,改善投资主体的资本结构,以支持后续的债务性融资。企业可以考虑将现有“一带一路”沿线的资产和项目进行打包上市,或寻求国际长期投资基金的投资,由此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参与,提高项目的融资和持续经营能力。

(编辑:Nicola)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