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固废处理

旗下栏目: 固废处理 危废处理

“无废城市”的万亿生意经(2)

来源:21世界经济报道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2-22 16:53:12

image.png

万亿市场还需“正规军”

事实上,不久前出台的“无废城市”建设方案,正是剑指这一市场的顽疾。与此同时,固废处理市场背后的产值规模也被重新审视与评估。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撰文指出,建设“无废城市”的潜力和潜在效益巨大。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的产值规模将可达到7万亿元至8万亿元,且带动4000万至5000万个就业岗位,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新动能。

对此,曾刚也认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整体环境下,“无废城市”推动的循环经济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将推动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门类,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具有可观的市场机遇与空间。

于是,一边是尚处混乱的市场现状,一边是“无废城市”建设预期带来的发展前景,固废处理数万亿元“生意经”的背后,意味着一个旧产业生态的革新,与一个新生态体系的构建。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数万亿的固废处置市场早已存在,只是原有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并不规范,也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长远要求。从此前掀起的“清废行动”到建设“无废城市”的提出,实质都是促进当前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产业的转型,目的是构建新的产业体系。

“此前固废处理是赚钱的有人做,不赚钱的没人做,这种模式将很大程度进行扭转。”杜欢政告诉记者,实现“无废城市”建设方案背后数万亿元市场空间的同时,也意味着传统固废处置从前端回收,到后端处置整个生态体系的彻底转变。

“‘游击队’必须被‘正规军’所替代,这是当前整个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杜欢政强调指出。

实际上,从国际经验来看,固废处理行业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往往离不开规模化与正规化处理企业的参与,而这正与当前我国处理市场主体小而散的现状不相匹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日本、欧盟和新加坡在固废综合处理方面皆积极开展了尝试与探索,其中正规化与规模化的处理企业皆成为当地向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带动着资本市场中的财力、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的不断提升。

问题是,又该如何构建固废处置市场的“正规军”体系呢?

杜欢政认为,要实现固废处置市场的正规化,是一个复杂的蜕变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全民的参与。其中全民参与是前提,政府主导制度设计与市场监督,处理企业则必需要成为固废高效资源化利用的市场主体。

在此基础上,未来还需要针对不同城市与地区分门类、分品种地提出具体回收利用的制度方案。杜欢政强调指出,未来“无废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固废处理必须要按照“全过程、全品种和全主体”的要求进行考量,这也意味着从前端的分类、中端的运输和末端的治理,整个产业的商业运行模式与生态体系构建都需要统一的规划与实施,才能够真正撬动建设“无废城市”背后数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曾刚则认为,目前在“无废城市”的先期探索过程中,要进一步释放固废高效资源化利用的市场空间,急需解决关键环节中的阻碍要素。

“目前危险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呈现出多头管理的现状,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同时中介、黄牛大量中间环节的存在,既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同时也是市场重塑过程中的关键阻碍。”曾刚表示,要推动固废处理产业价值链的重建,需要从当前监管治理的末端开始,沿着链条逐步向储备、运输等上游环节来解决关键症结,才能实现“治标更治本”的目的。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