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资讯

旗下栏目:

2018年环境产业十大新闻(5)

来源:E20水网固废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05 09:25:48

九、习近平强调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固废各领域市场迎来大升级

事件:

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我关注着这件事。国家层面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以及政策给予的大力支持,间接带动了垃圾分类市场的兴起,由垃圾分类搅动的固废市场迎来新的格局,多个细分领域开始逐步崛起。

2018年,多个垃圾分类市场大单落地,年服务费超千万的垃圾分类项目大量放出,合同总额“亿元级”的项目也出现,如中联环境中标的宜春市垃圾分类项目,投资金额达2.1371亿元,可以称得上是垃圾分类领域的超级大单,同时各地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处理项目也在纷纷上马(详情点击:1、布局垃圾分类,中联环境斩获江西宜春2.14亿大单;2、11.24亿/30年!大同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PPP项目资审结果出炉

点评:

俗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固废行业亦是如此。

在2018首届环卫一体化高峰论坛上,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博士曾表示:在垃圾分类的影响下,固废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剧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混合收运、“以填埋为主”单一末端混合处理的萌芽期,到高速城镇化时代的“以焚烧及填埋为主”的机遇期,现今我国的固废产业已进入了分类收集、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理”的生态文明新时代。

在“合久必分”的大趋势下,诸多细分类下的“新垃圾”迎来了各自的商机:

(1)作为美丽中国的“桥头堡”,环卫市场空间正在加速释放,合同金额超亿元的订单频频出现,近两年受到社会资本的高度追捧。E20研究院认为:环卫行业蓬勃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早已经形成一套非常稳健的财务安排,每年都会有固定的公共预算。在市场化后,将这些钱转交给了社会资本,因此其项目安全性要大大好于河道治理等新型PPP---PFI类项目。

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环卫行业市场化率仅为20%左右,距发达国家的60-70%尚有不小的差距,E20研究院认为,未来5-10年内,我国环卫市场化空间还将持续释放。同时,大批项目上马运营,也应提防环卫市场化项目的一些风险以及环卫改革过程中问题

(2)随着垃圾分类的再度火热,以及国家对“地沟油”、“泔水猪”监管的趋严,使得一度“尴尬”的厨余垃圾处理市场迎来火热,具体可以参考上文。

(3)垃圾分类大背景下,催生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单独处置的“春天”。以大件垃圾为例,11月,福州市首个大件垃圾PPP项目公开招标,东飞环境集团、福建省惠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州美佳环保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中标社会资本方,开启我国大件垃圾单独处理的先河。E20研究院认为,作为首个大件垃圾PPP项目,这一标讯打破了大件垃圾市场化的“零封”局面,并为大件垃圾处理市场的BOT补贴价格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体看来,虽然我国垃圾分类推行的轰轰烈烈,但由于管理体制、法律法规、收运体系、费用补贴机制的不健全,我国垃圾分类推行了十几年,成效并不明显。

政策建议:

第一、系统性、完善的顶层设计必不可缺。从政府角度而言,垃圾分类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顶层设计,将前端分类、中端收运、资源回收利用、末端处置甚至于下游的产物去处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布局,才能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条,有助于垃圾分类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应尽快建立、完善良好的法律体系,为垃圾分类提供法规保障。在没有法律的约束下,垃圾分类的日常管理将异常艰难,对于不进行分类甚至偷排乱倒的居民来讲毫无违法成本,时间一长必将影响自觉坚持、遵守垃圾分类相应要求的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信心;

第三、以价格机制为导向,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费体制。目前,我国垃圾分类主要靠行政手段在推动,应该以价格传导机制,把垃圾分类动力层层传递给区县、街道、社区、小区、物业以及居民身上,根据上文提到的垃圾分类与否(混合垃圾多收费、分类垃圾少收费)、距离远近、收集频率来确定居民的收费标准,以经济杠杆促进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工作。

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点名“农村环境治理” ,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突出但道路逐步清晰

事件:

2月4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计划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2月5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随之发布,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点评:

“十九大”明确了中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发展提上日程,以一号文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为起点,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关于加强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以及各地的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密集出台,农村环境治理被空前关注、垃圾治理等走向法制化。

随着下半年整体经济下行,金融紧缩,因为农村环境治理依然没有形成系统化模式、缺少指导性的标准规范并且财政投入依然不足,市场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农村污水治理表现最为突出,花了大价钱建设起来的污水处理厂“晒太阳”,分析如下:

一是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缺乏系统考虑。一些地方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是否有必要进行治理,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有的认为,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还比较差,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强度不高,不需要投入太大精力;有的认为农村污水治理应重点治理污染重的地区,一般地区生活污水没有必要治理,对农村污水治理如何布局和推进缺乏系统考虑。

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不够合理。一些地区,没有理解国家关于因地制宜、差别化治理的目标要求,对污染问题不突出的村镇也进行高标准设施建设,大大增加了前期建设投入和后期运营成本,导致一些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晒太阳,治理效果适得其反。。2018年环境施治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也指出,一个标准可能推动和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但一个标准也可能把一个行业捆死,所以标准很关键。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全国没有必要出台一个统一的一刀切的农村污水治理考核标准。标准需要因地制宜,所以可能需要各个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本地的考核标准,但切记跑偏了。

三是中央财政引导不够,没有设立村镇污水专项资金。现有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中,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费用偏少;补贴环节不合理,重建设轻运行,由于运行费用较高,没有经费作保障,即便建立污水处理厂,也很难维持运行。

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补贴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经费,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

第二、差别化、因地制宜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对于人口少、居住分散、距离中心村和城镇较远的村庄,排放要求适当放宽。对于人口密度大、居住

相对集中的村庄,根据排水去向和水环境功能,确定执行标准和治理要求。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