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政策

旗下栏目:

全文 |《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及绿色发展规划 (简本)》(21)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2-22 16:15:48

2. 突破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现代制造中心,发展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材料和电子器件及磁电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民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江海工程装备制造业。力争到十三五末,先进装备制造业总产业达到1000亿元。

深入推动军民融合战略。依托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远安),积极参与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等产业。着力培育海洋工程、气化长江装备、安防及节能环保、磁电子等百亿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与各军工集团的合作对接。鼓励本地企业“民参军”,支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向国外拓展业务。搭建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军民融合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等一系列平台,放大军民融合发展效应。

实施智能制造战略。改进工厂生产工序,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工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并实现减排,推进数字化生产车间示范改造,带动智能装备在汽车、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发展,支持智能装备企业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支持工业机器人、增财智能设备、智能传感控制等关键技术创新,加快推动汽车制造智能工艺装备、农产品加工智能成套生产线、化工智能生产线等创新发展。

实施央地企业融合。推动央企与地方融合发展,积极争取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探索在水电装备、水工机械、智能电网等领域展开合作。充分释放其技术实力优势的外溢效应,与本地产业充分融合,建立健全央企、地方企业合作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股权和项目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 “借船出海”,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着力加强中小微企业创业、融资、创新、市场、创业、人才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中小企业整体跨越。在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增量的同时,培育一批区域性、全国性知名的大企业。建立健全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的服务协调机制,推进战略资源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

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在省内外及世界范围内开展资源和产业链整合,通过兼并和股权、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在省内外、国内外实施重组整合,加强并购和投资合作。增强大型企业集团的辐射带动力,推动大型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开展产业链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整合产业链,致力于发展核心环节,积极发展业务外包,向中小企业延伸产业链和资本链,为配套或协作中小企业提供设计、技术、管理、市场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和支持,带动中小企业提高专业化配套能力,构建现代产业分工合作网络。到2020年,培育一大批的 “专、精、特、新”装备制造企业,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3. 不断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

优化产业市场环境。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力度,通过政府采购等措施,扩大相关生物医药产品的市场需求。加快融资市场制度创新,拓宽市场的融资渠道,健全生物医药投融资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设立针对新创生物医药企业的助转贷平台,为新创生物医药企业申请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服务。

建立新创生物医药企业与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的交流平台和机制,鼓励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对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创生物医药企业进行投资;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创生物医药企业及企业创新活动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为生物医药产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加大科技创新保障。加大生物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引进与联合培养的激励机制,着力建设由研究机构、产业公司、政府部门组成的相互开放、相互交流的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共用实验室、中试车间,重点建立一批具有技术服务、咨询和研发孵化功能的技术支撑平台,形成包括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中试和临床试验、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的完整生物医药产业链。

跨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宜昌生物产业园为中心,以东阳光宜都生物医药产业园、枝江医用纺织产业园、武汉光谷生物城当阳生物健康产业园为支点,与武汉合力打造长江中游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将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为宜昌跨越式发展的领军产业。一方面,要增强技术革新,从化学原料药行业的改造着手,加强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加强重点品种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进行产业升级,带动化工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加强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发展生物医药领域的优势技术和优势产品,重点发展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化学原料药、制剂和生物技术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现代中药及相关配套产业,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研发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力争到2020年,全市医药生产企业总数突破100家,年产值100亿元、50亿元以上企业各1家,20亿元以上企业3家,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到2030年达到1800亿元。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