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政策

旗下栏目:

全文 |《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及绿色发展规划 (简本)》(6)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2-22 16:15:48

(二)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系统修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坚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生态恢复治理和环境质量提升。遵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内在规律性,以生命共同体为理念保护山水林田湖,恢复多样的生态功能,促进空间均衡,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分区调控,分类管理。分区调控,分级管理。结合不同区域自然生态、流域水系差异,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为基础开展生态环境空间分区分级管控,分区域实施引导开发并制定差异化的保护对策。西部 (西北、西南地区)生态屏障区和河流上游源头地区以预防和保护为主,东部 (东北、东南地区)以保护和恢复为主,中部地区以治理和修复为主。底线约束,绿色发展。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结构与空间布局。按照经济发展生态化和生态资源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在环境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注重绿色发展,促进生态资源保值增值,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化改革,示范探索。推动生态环保治理改革创新,将绿色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策划一批具有科学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程、任务,努力为长江沿线生态环境修复探索路径、做出示范。

(三)发展定位。

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区:在长江宜昌段探索开展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和科学试验,优化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建立生态治理与修复体系,巩固生态系统稳定安全。长江中游水质安全保障区:立足承接上游来水、保护中游水质的使命要求,对 “两江四河”(长江、清江、黄柏河、渔洋河、沮漳河、香溪河)及宜昌城区水体,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治理,维护三峡库区及长江中游地区水生态安全。鄂渝沿江绿色崛起新高地:立足宜昌产业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业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构建大生态产业体系,建立绿色的能源资源保障体系。长江生态保护制度改革创新区:建立健全长江大保护的管理领导机制,完善绿色发绩效考核机制,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推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创新生态补偿、流域综合管理机制,探索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增强产业对接,形成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绿色联动发展经验。

(四)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决定生死”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强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生态流量充足、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态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生产体系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制度合理完善,促进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将长江宜昌段建设成为长江流域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的典型示范区域。

阶段性目标:

重点突破阶段:到2020年,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全面消除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体系;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万元 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7%,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达到20.5%,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规模,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全面建设阶段:到2025年,生态安全屏障巩固,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65.7%以上,长江宜昌段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68.75%以上,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低消耗、低碳排放、低污染的绿色工业发展壮大,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万元 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1.5%,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达到25%,生态环境

保护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完善提升阶段:到2030年,生态环境状况全面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逐步形成,在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

(五)战略方针。

宜昌作为湖北省副中心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城市和重要支点,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未来10-20年是宜昌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阶段,也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加剧、开发金山银山与保护绿水青山的 “两难”时期。在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背景下,为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具有统领全局作用的 “1234”发展战略,具体阐述如下:坚持 “一个中心”:坚决把生态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不移地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长江宜昌段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敏感区、水土保持重要功能区、长江中下游生态屏障和水环境安全保障源头区,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在长江大保护中地位重要且特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安全,就是保护宜昌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居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必须始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松懈。

围绕 “两条主线”: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面临保护和发展的双重挑战,因此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其中,一条主线是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全面推进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为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另一条主线是在当前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条件下,全力以赴推进绿色发展、转型跨越,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一手抓问题整改、一手抓转型升级,一手抓旧动能改造、一手抓新动能培育,探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突出 “三个重点”:从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三个方面,立足于解决当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领域的突出问题,并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一要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重大生态工程,从整体上恢复和强化生态服务功能,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的生态安全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二要严守环境质量底线,深入推进河流流域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等工程,实施城镇垃圾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排放治理等项目,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动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牢守资源利用上线,加快推进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的新型产业体系,全力打赢节能减排攻坚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